第159章 朱元璋的创业计划书(2/2)
氧气泵厂有副厂长方志勇在,加上总工身份,在掌握產品製作原理和流程后,其实压根用不看自己。
方堃更多的是签字,给提上来的意见定调子。
他们厂房左边原先是一个大的石灰厂,七六年就转移到其他地方了,方堃计划著等发展发展,把那块儿地也给划拉过来。
寧姚回京,不光带了未来老丈人的茶叶,还带了一个好消息。
“你是说,三个大舅哥国庆会过来看我?”
“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方堃乾笑了两声,当初得知寧姚有三个哥哥的时候,他是抓麻的。
好消息是,以后结婚生个儿子女儿,能有仁舅舅疼。
坏消息则是,万一寧姚在这边过得不好回娘家打小报告了,仁大舅哥不得过来撕吧了自己。
方堃想到了远在香江的郑婭楠,又连忙去给她揉肩捶背,晚上主动打洗脚水,伺候的是相当到位。
“不对劲啊!”
“什么不对劲?”
寧姚瞪看眼:“好端端的,给我打洗脚水干嘛。
“你这话说的,我给自己老婆打洗脚水不是天经地义?我看你就是少见多怪,以后我每天都给你打!”
方堃软话硬说,熄灯后又是一条好汉。
次日清晨,董浩早早过来报到。
寧姚对於门口多出来的吉普车,还有氧气泵厂见怪不怪,跟方堃处了这么长时间,这些操作早就在心理承受范围之內了。
方堃则趁著吃饭的功夫,把明朝那些事儿前期三万字的稿子总了总,打算顺路送到京城晚报。
王继刚老早之前就有跟他提过一嘴的,只是这事儿俩人刚开始都没上心,毕竟成了名的作家,还没见过有哪个往报纸上刊登小说的,这里可不是香江的明报,可以登一登金庸老爷子的武侠小说。
京城晚报更多的属性,是供老百姓了解社会实时的一类报纸。
方堃上门给王继刚打了个猝不及防,在得知希望在晚报上连载小说时,对方想都没想就给应下了。
“当然没问题,我们是热烈欢迎啊!”
“您先看一看,满意没问题的话再说,如果不符合刊登条件,我再去其他报社试试。”方堃把稿子递过去。
进办公室,王继刚给倒了杯水,又示意方堃坐沙发上等一等,自己则回了办公桌。
扶了扶眼镜,目光落在稿子封面上,不自觉念出名字。
“明朝那些事儿?明朝,这是写歷史的?”
“是,算是歷史通俗读物吧,受眾范围可以覆盖很广。”
王继刚收回眼神,他想都没想一口应下方堃,那是靠著对方以往小说的质量,本本爆火的水平,能来自己报社投稿当然乐意。
只是在工作上该认真的时候还是得认真,目光落在正文上,时间悄然而逝。
正文刚开始读,王继刚就觉著不对劲了,这跟他以往接触过的歷史类书籍的敘事方法完全不一样,很是不同。
尤其是第一句话,开头就是『穿越回年”后面又紧跟著『朱元璋的创业计划书”。
这是正经歷史小说?
王继刚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號,可越读越让他忘我,一直將三万字读完,才恋恋不捨的从故事里退出来,隨即眼晴一亮。
“方堃,你这小说...””
“有什么意见您就说。”
“不是,我是说你的这篇小说敘事方法挺別出心裁的,歷史类小说,本应该严谨,你用的敘事手法却谈谐幽默,平铺直入,不像歷史类的文献书籍那样,老学究看的是津津有味,可大多数人看起来却直打哈切,这篇小说恰恰文字有趣,內容娓娓道来,虽然前两章只讲了朱元璋的童年和元末淮西地区的饥荒战乱,可故事很吸引人,的確適合在我们京城晚报刊登连载。”
王继刚看方堃的眼神,充满了欣赏,这跟方堃之前的高山下的环,牧马人行文风格完全不一样,要是遮住作者名字,谁敢相信是一个人写的。
跨度已经不能用大来形容了,简直就是沟壑之別。
方堃鬆了一口气,自己倒不是怕拒稿,只是省了再四处投稿的麻烦。
接下来就是聊具体事宜,当方堃说出全文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字的时候,王继刚差点一口老茶呛死。
“一百五十万字?!”
“我计划前后写九卷,从1344年开始写到1644年,投小说杂誌是不行了,所以才选择了报纸每日连载。”
北》
王继刚久久沉默,他被方堃的话给惊著了,这话进他耳朵里跟打算著一部史作有什么区別。
“好!难怪你给自己定义为通俗类小说读物,这小说的受眾范围我看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群体,既能用来阅读消遣,又能增加对明朝那段时期的歷史了解,稿子先留我这儿,我们这就开会,看看能不能在报纸上专门开一个每日一读,明朝那些事儿的专栏!”
方堃自然没意见,九月四號开学当天,小说顺利登上京城晚报。
报纸背面右侧,是独属於明朝那些事儿的专栏。
前世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很多知识分子早晨习惯边吃饭边看报纸,不是为了演而演出来的,现在娱乐不发达的条件下,真就是这种情况。
很多人读到报纸后面,看著上面的標题,皆是一愣。
小说每日连载四千字,方堃也进入了每天稳定更新的状態。
小说开始连载,作家名字没有用笔名,而是就用了本名方堃,反正他是作家的身份现在是人尽皆知了。
刚开始一连七天內容反响平平,可隨看时间一直到九月末,故事娓道来铺展开后。
京城晚报突然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同一时间,报纸的销售量开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