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面子工程要不得(2/2)

城郊乡下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收秋,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晋省山村。

方汉民和梁英侠忙的不可开交,老方家齐上阵,方海特意从农机站请了两天假,连著在学校的小妹方怡也停课进了由间地头。

十三亩地,有玉米,有土豆,也有谷穗。

金秋主杀伐,季节到了,原本的绿色开始变得枯败干黄,谷穗粒粒饱满,因为个头儿太重谷杆垂的弯了腰,在太阳光底下真就一片金黄。

十三亩地两天时间不可能收完,不过余下的方汉民和梁英侠俩人就能忙活完,怀敏这时候更多的则是承担起做饭送饭的工作。

“今年咱们村的涨势普遍不错,年初那几场大雪就是个好兆头。”

“又说你那瑞雪兆丰年那套,往年大雪也有,老天爷可不惯著你,也不看看四月份哪家不往自家地里挑几桶灌(茅坑里的粪便)的,养分够了,產量能不上来么。”

方汉民灰头土脸的,却遮盖不住眼角的喜悦:“浇灌也行,不过还是牛粪好点,等收完秋我得去龙镇的农场,早点定几袋。”

方堃这边,家里的丰收他见不到,却是能想像到。

分田到户的积极性可不是吹的,各家那几亩地照顾起来比照顾自家孩子都勤快,在去年的基础上,想不高產都难。

他和寧姚正站在火车车站,三个大舅哥要趁著国庆休假两天,外加请两天假一共四天过来看望准妹夫。

这次轮到方堃紧张了,谈不上多紧张,可毕竟要对上陌生的大舅哥,心里还是有点小打鼓的。

火车靠站,寧姚垫脚张望了好半天,突然朝一个地方摆手道:

“哥!这边!”

方堃循著方向看过去,三个全部高挑的汉子顿足看向这边,一旁还有一个妇女带著小孩儿。

俩人上前,寧姚惊喜的看著妇人。

“嫂子,你怎么也来了,还有雨昕,想姑姑了没?”

“姑姑,”小丫头喊著,又古灵精怪的扭头对上方堃:“姑父好。”

几人听著一愣,明显不是之前刻意安排的,皆是笑出了声。

寧姚挽上方堃的胳膊,笑道:“我来介绍一下,这就是我的北大校友兼对象方堃,这是我大哥寧辉,这是我二哥寧凯,三哥寧峰,嫂子鲍仙芝,女儿寧雨昕。”

“大哥,二哥,三哥..:”方堃麻溜伸手,一个个主动握手打招呼,完了又递烟。

三个哥哥在头上,作为家里唯一的妹妹,寧姚可想而知小时候有多受宠。

晚上閒暇方堃还问过寧姚谁最宠她,结果纠结了好一阵,非要论个一二三出来那就是三哥寧峰。

好在三个大舅哥对他表现的也足够和善,场面比想像中的要融洽的多。

出车站,董浩利索把车开到跟前。

“车太小坐不下,姚姚你先带嫂子回家,我和大哥他们坐公交回。”

这个问题来之前就考虑到了,一辆车肯定坐不下,找郑卫东想办法再匀一辆临时用著不是不行,可寧姚给拒绝了。

这么办了,她是有面儿了,也给自家男人爭足了面子,可郑卫东那边一次次落的人情又多了一个。

她得替自家男人著想,更为了以后著想,面子工程要不得!

寧峰瞅著吉普稀罕道:“你们不都是学生么,怎么还有吉普车,还配了司机?”

“方堃今年夏天刚办了一个氧气泵厂,厂房离住的地方太远,来回一趟不方便,就配了一个。”

寧姚说话时候的表情,跟炫耀宝贝一样,鲍仙芝点道:“小丫头真是女大不中留,坐车就算咯,刚坐了那个久的火车,咱们一起走一走活动活动不是更好撒。”

鲍仙芝是川省人,方堃对川省除了通过永不磨灭的番號电视剧有了一定了解外,就剩劳资蜀道山了。

寧辉跟道:“仙芝说的对,也別分开走了,这京城我们是第一次来,正好一起逛逛。”

方堃自然没有问题,把带的行李包裹放上车,示意董浩把车开回去,今天就可以下班休息了。

一行人直奔站台,公交到王府井站下车,兜兜转转逛了好一阵子。

整个途中,三个大舅哥把该问的问题全问了一个遍。

家里几口子,父母是什么態度,毕业后是留在京城还是要回晋省,写小说是不是很难乱七八糟的,几乎没有冷过场。

方堃也通过聊天知道了,大哥寧辉在当地第一机械厂做后勤主任,二哥寧凯则是轧钢厂的车间主任,也是学歷最高的大学学歷。

三哥寧峰则是在肉联厂工作,也是听看寧姚如数家珍的炫耀,对方堃的氧气泵厂和生意最感兴趣的。

寧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对上自家三个哥哥,她是儘可能的要把自己看上的男人吹上天。

当然也不算吹,而是阐述事实,可这个事实平常都是儘可能藏看掖看的,现在是生怕家里人不知道。

“改开进行到现在,前年老人家更是在鹏城珠海那边设立了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肯定比北方快,方堃,有没有打算毕业后去南边发展?”

“有,不过我还是得服从组织安排,南边沿海城市占了地缘优势,临港靠海,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和港口贸易条件,做生意可以,可过去发展还没考虑过。”

“哥,”寧姚出声道:“之前不是讲过嘛,毕业后我和方堃都决定留在京城的,你还问。”

一个老家在晋省,一个老家在苏州,不光是南北差异,更是千里之隔。

让寧姚跟著去晋省,或者让方堃南下定居,都不是最优解,俩人都在首都读书,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这边成家立业。

兄第三人面面相,直呼女大不中留,这丫头现在是处处替这小子看想。

自打他们知道有方堃的存在后,寧姚每次回家都夸的天乱坠,就差把人夸上天了。

目前来看,样貌上仪表堂堂的確让人满意,可几人对方堃作家身份,以及俩人在这边生活有没有保障还是打问號的。

可很快这个问號就变成了嘆號,交道口下车,路过学府小学拐进巷子走到家门口。

一进家门,几人是越看越异,越看越沉默。

如果这生活条件要是还没保障,那他们岂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