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顶级作家(2/2)
“肖主任.”
方堃又端著酒盅走了一圈,儘量把到场的人全照顾一遍,主打的就是一个海量。
酒足饭饱,记帐的活儿邓青山来做,同学同事,多是两块三块的上。
也就吴兴国这边拿钱不当钱,九千九百九十九,简而言之祝新郎新娘长长久久,百年好合。
一顿婚宴,方堃忙活的不轻,对上嘻嘻哈哈的娄靖川没什么好脸色。
“你怎么知道我结婚的?”
“山人自有门路。”
见方堃瞪著自己,娄靖川指著石铁生:“你忘了,铁生可是给我们投过稿的,虽然合作的次数少,可一直有在约稿,他以为以你和我们收穫杂誌的关係,肯定请我了,隨口就说了,结果倒好,你连个招呼都不打。“
娄靖川说这话的时候,活脱脱一个小怨妇表情。
世人都知道咱们关係好,作家方堃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和收穫合作的,自己说句娘家人,都不为过,结果倒好,结婚了连娘家人都不通知。
方堃嫌弃的瞥了他一眼:“我原本只想小办的,你丫的又不是没在我家吃过饭,白吃白喝两个月还没找你要饭钱呢。”
“哥,你好,写点新稿子吧,再不投稿,我这工作能力就该受到质疑了。”
“明年再说!”
“別啊!去年说明年,今年还说明年,到底是哪年啊!”
娄靖川来的时间也很巧妙,《明朝那些事儿》从去年中旬开始连载至今,除掉周日休刊,每日四千字,已经將近完结。
整个篇幅大半出现在读者眼前,这本小说內容之呈现,故事之深度,语言之妙,人物刻画之入木三分,让人广为称嘆。
这也是今天商务印书馆的陈瀚伯到来的原因,酒席散罢,方堃跟他约好时间详聊。
这顿宴席饭菜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隋卞和隋三味一出来,不少人还认了出来。
小老头儿趁机给三味楼打了一波gg,三味楼的逼格可比三味饭店高多了,这也就二楼包厢没用起来,总感觉差点意思。
一批批人送走,在三味楼忙活到傍下午,给隋三味算好帐结了钱,回到家已经是傍晚o
寧姚乐此不疲的核对礼钱礼单,方堃觉著大可不必,都是一块两块的,有什么看头。
“你懂什么,这以后可都是要还的,我估摸著也就这一两年,谁上了多少,心里得有个谱。”
方堃夺走礼单,俩人现在婚礼已成,要不要孩子已经可以提上日程了。
跟后世不同,哪怕两口子结婚了,对於要不要孩子一时半会儿都得思考犹豫一阵。
有的以工作,发展为由进行防范,有的则是心理上对怀孕,生儿育女產生恐惧和能不能养好教育好生出担忧。
现在的新婚男女可不担心这些,方堃当然乐意要个儿子女儿,连寧姚也不反对,俩人从上个月开始,已经取消了防护措施。
吭哧吭哧忙活到夜晚,肚子饿了,又去厨房做了点宵夜。
点燃蚊香放在屋外,俩人在凉亭里边吃边聊。
主要还是聊今年回家过年和去苏州回门的事儿,十点多,方堃继续拦腰抱起,回屋造娃。
66
j5
“先生,我是商务印书馆的陈翰伯。”
“您好,叫我堃就成,在您前先这两个字,我实在当不得。”
方堃给王纪刚和陈翰伯请进客厅,现在旁人叫他方先生已经成了顺理成章,可方堃却有些牴触。
文人情节,先生这个称呼,跟后世逢人就叫“老师』不同,分量太重,他一时半会儿真不想应。
陈翰伯接过茶水,又点上烟,笑道:“怎么当不得,咱们就別说你之前发表的牧马人高山下的环了,单单这个《明朝那些事儿》你知不知道报纸上是怎么评价的。”
“我当然知道,就是知道才不敢应下。”
方堃又不是不看报纸,刚开始舆论还褒贬不一,说他写的太过詼谐隨意,缺乏史学的严谨性,可现在谁还敢拿这个说事。
反之,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儿童启慧读物』,』少年必读书籍』外面大大小小全是这种评论。
而京城晚报从去年单日销量的四十万份,已经增至並稳定保持在九十三万份。
一份报纸,每天卖九十万份这是什么概念,旁人不知道,王继刚最有发言权。
这恐怖销量一度让报社下属印刷厂陷入瘫痪,纸张油墨极度短缺,怎么供都供不上,最后只能从全国各地调配。
娄靖川想约稿,王继刚更想约稿,日销稳定九十万份以上的报纸,对外说全部靠的是方堃的这部小说不恰当,可大家对此都心照不宣。
现在眼瞅著小说要完结了,这要是一断更,报纸销量开始下滑,那他这工作成绩不完犊子了。
暴涨不是本事,暴涨过后能稳定在那个点,才是货真价实的成绩。
报社有人提出向全社会徵稿,向文人作家约稿,这件工作已经在做了,可收上来內容质量上差强人意,怎么看都不可能接方堃的班。
陈翰伯看方堃的眼神很讚赏,文人傲骨,年轻的文人不光有傲骨,更容易有傲气,可他从堃身上感觉不到点。
“你的老师叶蜚声教授应该跟你说过,我这是怕你被別的出版社拐走,提前来谈合作了。”
“老师確实讲了,我还打算完结后去找仕呢,没想到仕亲自过来了。”
方堃嘴上这么6,其实主动上门是不可能的,甭管写的好坏,主动求上门自然就落了下风。
谈判上会元亏,况且方堃不觉著这部百万字之多的“巨作』,会没有识货的出版社看中。
如果真没,又真想出版实体书,他可能互会优先考虑有过一次合作基础的沪上文艺出版社。
接下来俩人聊的很顺利,《明朝那些事儿》走合作出版,商务印书馆不承担全部费用,而是双方共同承担。
公费出版对於一百五十万字的作品而言,成本太高。
一百五十万字,共分十二部成一册,娱字七元的稿酬,外事这次合作不走一次和买断版权的路子。
而是方堃按销量提成,若作品成为畅销书,出版社將支付稿酬並分享发行利润,方堃可以获得稿酬)印数分成即(定价x发行量x约定比例)的利润。
售价定价多少,发行量定多少现在谈还尚早,最后只初步谈成了约定比例。
方堃顺利进入顶级作家列,拿15%的利润。
当然这里面互有一个前提標准,就是走合作出版,如果方堃选择公费出版,成本费用由出版社全部承担,决然拿不到,或者ν不会轻易拿到15%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