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秦川(1/2)
第186章 秦川
雪兆丰年,纷纷扬扬。
书房內焚香静謐,方堃端著紫砂壶望著窗外白皑皑的屋顶出神片刻。
他的两部新小说已经全部开工,潜伏好说,以他如今的文字功底,再加上后世三刷四刷的电视剧。
现在轻轻鬆鬆就能把剧情还原落实到纸上,难的是鬼吹灯,这玩意儿当初刚开始接触是在喜马拉雅上听书听来的。
后面觉著得劲,先看了电子书,又从网上买了实体书用作收藏。
大致的剧情方是记得的,只是一些细微的点,要么强调还原不变,要么自己二次加工润色一下。
其实方堃更倾向於加工润色,毕竟是他自己先一步写出来的,当然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味道。
钢笔落在纸上,唰唰唰的声音快速而动听。
与此同时,京城火车站下来两大一小三个男人,大的四十多岁,最小的可能瞅著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
“爷,我饿。”
“挨著,东西出不了,咱们连回秦川的车钱都没了,一顿饭算个啥。”
年龄最大的人像不是第一次进京,轻车熟路的去站台打算乘坐公交,结果等好半天,才有人说今儿下雪太厚,公交停了。
三人一脚深一脚浅的往天桥的方向步行而去,路过卖烤红薯的摊子,给年龄最小的买了一个。
一路走到天桥,左拐右拐到一处人家门口。
咚咚咚!
吱~
大门拉开一条缝隙,能看见里面一张鬍子拉碴的人脸。
“找谁?”
“许爷在嘛,秦川的亲戚来了。”
里面的人扫了院外一眼,又给合上了大门,不消片刻,大门打开,三人被请了进去。
“二桿子,这数九寒天的,不在家里陪婆娘,啥风把你吹来了。”屋內一个黑色大褂的老头儿从椅子上起身,上前迎了迎。
“许爷,这不是好久没见,想念你老人家了么,啥时候再去秦川,额让秀芳再给你做碗香喷喷的羊汤。”
许三川抬手,期待的眼神问道:“那辣子...
,“带了,知道许爷你好这口,额专门让秀芳给你现炸的。”
“你有心了。”
一伙人坐定,许三川目光从辣子上挪开,落在年龄最小的娃身上。
“这是嘉树吧,一眨眼娃长这么大了,没在学堂念书?”
“许爷,这娃不是读书的料,在学校待著也是浪费钱,还不如入行添个人手。”
许三川笑骂道:“你二桿子也不怕绝种,三代人吃土,娃这么小,学个撒不好。”
“绝不绝种不知道,不倒腾这生意,现在人都活不下去了,那还管得了以后。”
两人说著话,把隨身带的两个大包儿打开,外面是包裹,里面是层薄被子。
这打扮配置,放现在出现在城里完全不新奇,基本上九成九都会被认定成进城探亲的乡下人。
包裹打开,出现大大小小九件瓷器,通体青,在灯光下色泽透亮。
许三川麻溜起身,拿起一个小碗来回端详。
“这是,汝窑?”
高大和竖起大拇指,道:“许爷好眼光,这些都是一个坑里出的,清一色的宋代汝窑。”
“哎呀,你高二桿子这是又把谁家的祖坟给拋了,也不怕人家发现了跟你拼命。”
高大和没有应,而是陪笑道:“许爷,这可都是好物件,有人想买我都没给,知道您老人家在这边有门路,就是想弄个好价钱,这眼瞅著就要过年了,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这不是全部的货吧?”许三川眯著眼,直接打断他。
“就是全部的,我也不可能藏著不卖嘛,能成到手的钱才是真宝贝,卖不了钱,它就是垃圾。”
高大和笑呵呵的,宋代汝窑,这玩意儿可是难得,好东西就得有个好去处。
在秦川也有买家要,就是要价太低,这种好宝贝必须得卖个好价钱。
“你小子糊弄鬼呢,一个坑才出九件儿?你要再耍心眼子,哪来回哪儿去。”
许三川把手里的碗放下,又回到了座位。
“许爷,许爷,剩下的都是大傢伙,我们也不可能一次性全拿过来嘛,要是这边行情好,额全给你!”
“一共多少件?”
“六十五件!”
许三川又蹲回地上,端起原先那个小碗,感嘆道:“哎呀,你二桿子算是来对时候了,我现在还真认识一个大买家,手阔气的很。”
“那,许爷...
“6
“行了,你们先找个地方歇脚,我去联繫联繫。”
韩錚这边,嘴里叼著烟,看著眼前赔笑的老傢伙。
“宋代汝窑?这玩意儿是好东西?”
“绝对的好东西,你想吧,唐宋元明清,光年代就到这儿了,汝窑跟青瓷一个等级,稀罕的不得了。”
“得,那走一遭,行的话就全收了,要是有问题...”
“有问题你隨时来找我!”
许三川面上赔笑,心里暗骂行规是买定离手,买的时候掌好眼,哪怕真看走眼了,事后也是自己本事不精,咬碎了牙自己咽下去,哪有找人秋后算帐的。
可形势不饶人,对上韩錚,他只能这么打包票。
一共九件汝窑,最小的二十块钱,最大的鼠纹洗两百块钱,兜兜转转,落在了方桌前。
鼠纹洗上手,细观纹饰,鼠身曲线流畅,毛髮用细阴线表现,周围点缀葡萄纹,暗合“鼠食葡萄“的传统吉祥图案,是一件难得的文房雅器。
方堃左看右看,砸么道:“汝窑极难寻,京城真要有,也是在行家手里珍藏著,这哪儿来的?”
“哥,这真是好宝贝?天桥一个叫许三川的找上门来卖的,之前在他手里收了不少东西。”
“多半是从外面流进京的,说不准...”
说著,方去客厅拿起座机电话打了出去。
差不多四十分钟后,傅修文上门。
方堃给请进来,先倒茶,这老头儿看著桌儿上的傢伙什哪里还顾得上歇脚。
“这真是汝窑?”
方堃笑道:“我鑑赏水平有限,这不是请您过来仔细掌掌眼。”
傅修文放好物件,先扶了扶眼镜,又从包儿里拿出一个小號的强光手电筒,这一看就是十分钟,表情也越看越凝重。
“不对啊,这个地方不对。”
方堃凑过去,傅修文指著一件小杯子:“汝窑真品釉面一般泛酥泛油光,其他的还好说,直到这一件,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做工太死板,皇家宫廷公制严格,这种一般刚开窑就会被打入残次品行列进行销毁,怎么可能流传至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