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小雨淅淅沥沥(2/2)
坐上吉普,方堃又叮嘱了几句,最近这段时间只做生意,万字低调为先。
对於这傢伙,他从大宝嘴里听过介绍,同样是香山那边的邻居玩伴,小他们三四岁。
这几个傢伙用人也讲究知根知底儿,讲亲疏关係,虽然邓辉个头上看著小,可做人做事相当老成。
方堃不会看不起身体有缺陷的人,也不会投过去怀疑的眼光,三人一起离开就得有人出来挑大樑,这傢伙能被叫出来,一定是有真本事的。
捎了一段路,吉普在路边停车,邓辉从车上跳下来,刚站定就连忙转身跟方堃摆手。
看著车屁股走远,邓辉才鬆了一口气。
老大的老大,跟韩錚大宝他们表现在脸上的狠厉所带来的压力不同,方堃脸上要么是笑呵呵的,要么就是面无表情。
许是平常没怎么打过招呼,生的很,反正方堃给他的压力比任何人都高。
回到西城阜成门旁的四合院,人刚一出现,就有人跑过来。
“辉哥。”
邓辉点头嗯”了一声,眯著眼道:“錚哥他们不在这段时间,生意上一切照旧,手底下的人都管好,不要主动去外面挑事,那几个爱喝酒耍酒疯的爱打牌的,让他们滚乡下待几天。”
“好嘞辉哥,我这就通知下去。”
七月进入中旬,也进入雨季,一道命令从內参里发出。
方堃站在屋檐下,头顶响过阵阵闷雷,浓云低沉给人一股很强的压迫感。
院里的石板迅速被雨滴浸盖,雨水顺著房檐瓦片开始往下滴落,转瞬就是磅礴大雨。
退回屋內,小穀雨被雷声嚇哭,寧姚一阵安抚,又抬头看了眼窗外。
“去年七月份可没有这么大的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
方堃笑道:“小雨淅渐沥沥,大雨轰轰隆隆,总归来得快去的也快,不过下场雨对地里的庄稼和种庄稼的人而言是件大好事。”
梁英侠听著,则开始念叨家里的地,自己一进京,家里就剩老汉一个人,怀敏照看孩子算半个劳动力,这十三亩地顾忌得累的够呛。
她心忧的很,乾脆让方堃往家里写封信问问情况。
屋外,於华抱著几本书从雨里冲了出来。
整个人已经成了落汤鸡,不过怀里衣服里的书只是湿了点封皮。
“呼,这雨下得真大。”
“大还不找地方躲,”方堃带他去换衣服。
《鸽子,鸽子》和《第一宿舍》已经改稿完成,这傢伙行动效率极快,稿子没有再往沪上收穫寄,而是就近投给了京城文学。
现在等消息的同时,照样住在方堃家里,每天鬼吹灯的现稿他必须第一个看。
一日三餐顿顿有肉,而且是变著法儿不重样的做,他是真捨不得离开这里了。
吃喝拉撒是享受上的,相比较这些,方堃给他的写作思路更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你的这篇《星星》整体框架很不错,前面中间都没问题,问题就出在了结局上,太灰暗了。”
“灰暗?你是说写光明一点?可我这就是按照你说的方向写的。”
方堃白了他一眼:“惨是惨,灰暗是灰暗,这两者可不能混为一谈,现实主义文章最大的作用就是要给人读后產生反思以启迪智慧的作用,共情是第一位的,但是作者表达出来的能量,一定要是积极乐观的。
你看我写的不管是《人生》还是《牧马人》《高山下的环》,里面都有反映现在的热点问题当下矛盾,可给人的能量是正的,一个是正能量,一个负能量,你觉著负能量的文章能往杂誌上刊登?”
方堃不好直接讲什么苦难文学,只要故事写的越惨,读者恨你的同时越买帐。
这玩意儿只能点到为止,能把所有人写死,最后只留一个悲惨人物继续悲惨下去的本事,只能靠於华慢慢摸索了。
於华若有所思,写小说是没什么条件要求的,只要把心中所想写下来,再有头有尾形成一个故事,就可以称之为小说。
难就难在,达到在杂誌上刊登的標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上杂誌而上杂誌,写小说难就难在能拿到稿费!
姚姐的龙珠漫画竟然能卖到一万八的稿费,这个数字他只是听著就一阵晕眩一个月二十八块钱工资的他,靠上班不吃不喝得干五十三年才能攒够!
这场大雨连著下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晨五点停的,八点天边的一缕朝阳透过云层照在了西厢房的玻璃上。
七月份雨后的太阳,打在人身上暖洋洋的。
地面是湿的,空气是清新的,给人的感觉相当的舒畅。
邓辉著急忙慌跑过来,大喘气好半天,手底下一些个人不知道因为什么都进了橘子,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让他本能的害怕。
方堃看著他:“不可能无缘无故,是不是都是些平常打架出风头出的最狠的?“
邓辉一想还真是,虽然錚哥一直强调低调,他自己也的確是按著低调来做事的,可林子大了总归什么样的鸟都有。
手里有了钱,身边又有了人,天天还在街面上晃悠,旁人隨便恭维两句整个人就飘起来了,哪里是说低调就能轻易低调下来的。
方堃继续道:“安安心心继续做生意,把心放肚子里。”
说难听点,邓辉平常一个跟在韩錚后面的侏儒,没人会把主意打到他的身上,这段时间別说混子了,连那些高干子弟都得胆战心惊的。
邓辉离开,转天吴兴国著急忙慌的从广州那边过来,询问这事儿会不会对生意有影响,要不要停下观望观望。
方堃无奈道:“少听风就是雨,你是做生意的,又不是当混混头子的,怕什么。”
吴兴国担忧道:“咱们是做生意的不假,可下面做生意的人可不全都是好人,搞不好就犯过事儿,你说要是再牵连到咱们...”
方堃不怕他怕啊,没事还好,可万一有事,仨人里他一定是那个最早遭殃,或者说是退出去背锅的人。
聪明人能时刻清楚的知道自身的处境,所以生意做的越大,钱赚的越多,越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吴兴国也就敢在广州地界横横,每次踏上进京的火车,心里都在反覆自我提醒低调低调再低调。
方堃一顿哄,这就叫平常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可他也理解吴兴国的担心,毕竟都是那几年过来的,现在做的还是倒爷的行当,不害怕不行啊。
而且小倒爷也就算了,他们可是数一数二的倒爷头子,在方堃这里吃了顿饭,吴兴国心里才算安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