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变化(1/2)
第200章 变化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新的一年悄然而至,大年初一起个大早,先烧年火,再去坟里上香。
方堃站在坟地的最前头,叔辈爷辈全部自愿给他让了位置出来。
方家这一代年轻人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他们老方家最有出息的人,身份成就上的认可,可能更是对方堃的期盼。
方海紧隨其后,方家二兄弟发家,再怎么著他们也是本家都姓方,横竖都应该拉他们一把。
对於这一点,方堃觉著无可厚非,如果他不於,背个废典忘祖的名头还好说,可能他老子第一个不答应。
血缘纽带越往后可能越淡薄,可在他老子这一辈儿,虽然背后也会碎叨几句,可那真是靠相互帮衬走过来的。
谁家不容易了,只要你开口,就没有不借的道理。
白眼儿狼有没有?可能有,可方望在短视频上刷到的狗血剧情,在他们老方家没有出现过。
从坟里回村,在村口又招呼著方远明方采华几人去家里坐了坐。
昨晚就是在他们家看的春晚,许是老天爷给力,一晚上没刮什么大风,这一届的春晚也让他们从头看到了尾。
方堃给小妹吹嘘如果自己在京城过年,今年大概率会在电视上看到自己,可这丫头死活不信。
她只知道自己三哥很厉害,可能出现在电视上是不怎么信的。
初二初三走亲戚,初六方在市里应作协的邀请开始举办为期三天,五场的文学交流座谈会。
他们本市有名气的作家很少,更多的还是晋中太原地方乡土文学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许俊明把能请的,应该请的全请了一遍。
关键是大家也给面子,座谈会第一场就座无虚席,乌泱决全是文艺界代表,连报社记者都没地方站了。
第一场方堃主要讲他的第一部小说《人生》,同为乡土文学,更有先锋文学的影子,反响很热烈。
一连三天,座谈会结束,方堃正式就任市作协副主席的职位。
完事儿又赶忙回到县里参加朱婷组织起来的高中同学聚会,自打七八年聚过一次,往后方堃再也没有参加过。
可能他们个別玩的好的人也凑一起聚过,反正方堃没得到通知,要不是不想拂了朱婷的面子,他真觉得没必要参加。
方堃开著二哥的吉普到县里一家私人饭店,刚到门口就看见四男两女在门口等著。
“那个是方堃么?看不清啊。”
“肯定是,別的不认识,方海的吉普你还认不出来啊。”
“还真是,”
几人说著,心里难免酸溜溜的,现在整个县城谁不知道康师傅方便麵厂,谁不知道方海这个名头。
一辆吉普不稀奇,稀奇的是开它的人。
方堃刚停好,还没熄火一伙人就凑了过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大傢伙差不多都到了,就等你这个正主儿呢,这是刚从市里回来?”朱婷开口道。
“去市里作协办了几场文学座谈会,建华胜利好久不见。”
张建华许胜利有些惊喜,他们还在琢磨怎么开口打招呼好,真没想到方堃能主动问好。
“是好久不见,方堃你现在真是混出头了,咱们班里现在属你和庆山最有出息。”
“孙庆海?他人呢?”
“来了,说最近感冒怕冷的要死,在屋里呆著呢。”朱婷率先开口道。
对於这號人方堃还真有点印象,当然不是什么好印象,当初在县高中上学,受最多白眼嘲笑的就是这傢伙。
当然人家也有资本嘲笑他,爷爷是县人事局的领导,父母都是公务员,听著许胜利的介绍,果然同样进了县政府还是一个二十七岁的处长。
进包间,两个桌儿差不多二十来號人,有的女同学甚至还带了孩子。
余下的同学要么联繫不到了,要么联繫了不愿意来,要么就是去了外地,六年后的现在只能聚到这么些人。
孙庆海身边同样围了不少人,不过想像中的拉高踩低並没有出现,狗血剧情太降智,但凡有点脑子,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这傢伙好歹也是混到县正处级一职的人,见到方堃也是起身很热情的打了声招呼。
有女同学在一旁好奇道:“方堃,听班长说你在北大当大学老师了?”
“对,读的中文系,毕业后教的也是中文系。”
“那你太厉害了,大学老师啊,当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是不是很高?
”
“老师的工资能高到哪儿去,许丽听班长说你去年结婚了?”
许丽,八十年代常见的齐耳短髮,脸很圆润,虽然对不上方堃的审美,不过这长相在他们乡下那就是能压福好生养的好媳妇。
这丫头情商堪忧,方堃扯开工资问题,兜兜转转又问了回来,听著方堃一个月五十五块钱,冷不丁来了句。
“我还以为大学老师工资很高呢,我老公在晋城煤矿上班,一个月七十四块钱的工资。”
孙庆海在一旁笑道:“你老公那是下矿下到第一线,那矿井我听我一个亲戚讲过,下去的时候都压抑的不行,胆子小的根本干不了,灰尘大,风险高,怎么能跟方堃这种做办公室的比。”
“是啊,而且方堃可是北大的老师,哪怕一个月二十块钱也是没法比的。”
听著大家相互聊工作,聊工资,聊未来的发展前景。
聊的最多的就是他们这边乡镇领导,县领导的小道消息,说的那叫个津津乐道,方堃突然觉得挺没意思的。
毕业了就是这,聊的不再是鸡零狗碎,不再是诗和远方。
混得好的,身边全是攀附和奉承,自认清高的,心里又不甘低人一等,想方设法的要找一条高过別人的拿出来晒晒。
许丽被孙庆海那么一懟,脸色不自然的很,看向方堃,发现对方早就把视线挪到了朱婷身上。
朱婷至今未婚,仍旧在供销社上班,不过现在好歹也是一个小领导了。
健谈,外向,又是大傢伙儿的班长,所以在县城还是挺吃的开的。
上菜上酒,吃到一半,包间门打开,进来一个左手拿著酒瓶,右手拿著酒杯的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先在门口顺著服务员的手指扫了两眼,確定方位后,直愣愣走到孙庆海旁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