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针锋相对(1/2)

“回稟大人,小人便是黑山县令肖青山。”

面对这名官员的询问,肖青山显得毕恭毕敬。

早在三日前,肖青山便收到了平安府递来的急信,信中明言周俊海將亲赴黑山县视察,命他务必备好接待事宜。

按大周朝的惯例,上级官员视察多是“微服而行,不提前声张”,只为查探地方实情。

可如今的黑山县,上月刚出了郭家庄十八口被杀、村落遭焚的大案,紧接著又有流民滋事,府里怕再生事端,才破例提前通传——这份“破例”。

这三日来,他几乎没合过眼,一边命人整治县衙后院的客厅,备好雨前龙井和精致茶点,一边反覆核对郭家庄案的所有卷宗,连一份口供的墨跡深浅都仔细查验过,就是怕今日应对时出半分差错。

“进去说话。”

周俊海的面色冷冽,他扫了肖青山一眼,便抬步往县衙里走。

“是!大人请!”

肖青山连忙应著,快步跟上,还不忘回头叮嘱门口的衙役:“好生守著,不许任何人擅闯后院。”

两人穿过前院的石径,绕过栽著老槐树的天井,便到了后院的客厅。

厅內陈设简洁却不失规整,墙上掛著一幅水墨山水图,案几是上好的梨木,擦得鋥亮。

肖青山引著周俊海在主位落座,自己则侍立在侧,刚要开口,便见僕人轻手轻脚端著黑漆托盘进来,托盘上放著两只白瓷茶杯,茶汤碧莹莹的,还冒著热气。

“周大人,您一路上舟车劳顿,怕是渴了,先喝口茶润润喉吧。”

肖青山满脸堆笑,双手给周俊海倒茶。

周俊海却没急著喝茶,他抬眼看向肖青山,目光锐利得像刀子:“肖知县,你可知我这次来黑山县,是为了什么?”

肖青山心里一紧,面上却依旧恭顺:“下官愚钝,不知大人此行用意,还请大人明示。”

“啪!”

周俊海终於端起茶杯,却只浅啜一口便重重放下,杯底撞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猛地坐直身子,声音陡然拔高,带著几分厉色:“上月二十日,郭家庄连同庄主郭其山,总计十八人被杀,伤者无数,连村子都被人纵火烧了!这件事,你可知情?!”

“大人,这其中……其实是个误会。”

“误会?”

周俊海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猛地一拍桌子,茶碗“哐当”一声撞在案上,滚烫的茶水溅出,“死伤这么多平民百姓,你居然敢说是误会?!肖青山,你这个县令是怎么当的?”

肖青山却没被这气势嚇住,他深吸一口气,语气沉了下来,条理清晰地说道:“大人息怒,郭家庄的事,並非无端生事,而是源於本县的欠税案。郭其山在黑山县有五家粮铺、三家酒楼,还有两处绸缎庄,產业遍布县城內外。可他这些年里,一直私下偽造帐目,用『阳帐记明帐,阴帐藏私钱』的法子偷逃税赋——下官查了三个月,才查清他偷逃的税银总计达三千两之多,这数额,在黑山县的歷任知县任上,都是从未有过的。”

“你说他偷税就偷税?空口无凭,可有人证物证?”

“大人放心,人证物证,下官都已备好。”

肖青山早有准备,他对著门口扬声喊了一句:“穆安!”

话音刚落,身著青布短褂的穆安便快步走了进来,他肩上扛著一个半人高的木匣,匣盖打开,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帐本露出边角——那些帐本都是用麻纸装订而成,纸页泛黄,封皮上还盖著黑山县衙的朱印。

穆安將木匣放在桌上,又从怀里掏出一叠厚厚的纸笺,一一摆开:“大人,这些都是涉案商户的口供,每一份都有画押和指印。”

周俊海的目光落在桌上,瞳孔骤然一缩——那些帐本堆在桌上足有两尺高,书页间夹著红色的籤条,標註著不同年份的帐目类目;而口供则叠得方正,每张末尾的指印鲜红,旁边的墨痕虽潦草,却能看清画押人的名字。

他万万没想到,肖青山居然能把一个偷税案查得这么细致——按大周朝的惯例,县官判案多是“一份口供定案,三两句话结案”,像肖青山这样连十年前的旧帐都翻出来的,简直是闻所未闻。

“就算有这些物证……”

周俊海的语气弱了些,却依旧不肯鬆口,“我怎么知道这里面没有偽造的成分?毕竟这些都是你县衙的人查的,难保没有偏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