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讲故事心理疗法(1/2)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更何况这都腊月十八,眼看著就到年根了,年味是越来越浓了。
叶青芷在温泉山庄玩了三天,还不觉得要过年了。
可是,等重新回到城內,坐在马车里,她看著外面的街景,立刻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
到处都在张灯结彩,红灯笼,红对联,入眼红艷艷的,看著就喜庆。
街道上的商贩也变的比之前多了,卖著各种各样的年货,吆喝声不绝於耳。
街上买东西的百姓也变多了,熙熙攘攘的。
虽说不是每个人脸上都带著笑,可也透著一股子的精气神。
这股子精气神,是因为吃饱穿暖了,是因为对未来生活抱有期待,觉得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有那妇人一手牵著娃,一手拎著草绳捆的肉,娃手里拿著串冰葫芦舔啊舔,一脸幸福样。
也有那路过的娃,一脸羡慕地看著对方手里的葫芦,转身揪著娘亲的衣袖撒娇,也想要买。
“哎呦,一串葫芦要五文钱呢,够咱们买个肉包子吃了。”妇人不愿意,声音也抬高了,皱著眉头叫嚷。
叶青芷的注意力也就被他们给吸引过去了,看母亲也就二十四五岁的样子,孩子大概有个四五岁。
他们穿的衣服上虽有补丁,但很乾净,小孩子的脸也洗的乾乾净净的。
妇人挎著竹篮子,篮子里装满了各样的年货。
叶青芷听那妇人皱眉叫嚷的话,以为小孩子不可能吃到葫芦了,没想到最后他母亲妥协了,可嘴里还念叨著,
“好好好,给你买一串,可你別想再买肉包子吃了。要不是今年收成好,朝廷又减了税,又大过年的,葫芦,肉包子你想也別想!”
叶青芷听到这,不禁笑了笑,扭头冲旁边看书的谢晋笑著道,
“殿下,你听见没有,因为你减轻赋税的举措,孩子们过年的时候都能吃到葫芦了。
虽然这只是很小的事,可也意味著百姓们的生活在变好。”
谢晋放下书,看了车窗外面一眼,笑著说道,
“爭取再过两年,那妇人和孩子可以一手肉包子,一手葫芦,不用做选择,两个都买了。”
叶青芷被他的话逗笑了,可也很喜欢他的话,点头赞同道,
“殿下说的真好,底层百姓不就盼著日子越过越好嘛。
自己吃饱穿暖,孩子能有出息,出人头地,科举做官,再大的目標他们都不敢想了。”
谢晋点点头,凑过去靠著她,和她一起瞧向外面的街道,过了好一会儿后,才又开口道,
“你有没有发现,街道上的年轻贵女多了不少,她们也没有戴帷帽,很显然,咱们的礼法新政,已经有了一点点效果了。”
“我平日出门少,对这块缺乏认知,所以没感觉出来,不过,既然殿下都说有进展了,那肯定效果斐然了。”
叶青芷先是摇摇头,又笑著奉上一堆彩虹屁,毫不吝嗇地给足情绪价值,
“殿下,你现在做事愈发举重若轻了,推翻礼法这么棘手的问题,你都能通过调配合適的人才,並给予关键的支持,让此事无比顺利的完成,几乎没什么反对的声浪。
所以说,跟著你这样智谋超群的君主做事,真乃臣子之福啊!”
叶青芷也不是完全拍马屁,在庄园的那场关於礼法的辩论会,看似是端王在主持,负责控场,可里面也有很多太子的手笔。
比如,昌平公主实则是太子请过去的,因为太子知道这位姑母的硬脾气,更知道她对一些束缚女子的礼教也深恶痛绝,绝对支持此事。
不光昌平公主,大燕九公主也是他让端王请的,觉得她来自大燕,或许能有些不同的观念,事实证明,九公主確实有,还给了一击绝杀。
还有几个关键的控场人物,太子也早就私下里沟通过了。
再比如,纪宣青楼喝醉出丑的事,沈寻香前婆婆周夫人二十年前做下的丑事,也是太子派人找出来给端王的。
就因为有太子这些关键手笔,还有太子对端王的引导和信任,才有了辩论会的成功。
此外,后续的那些小册子上的內容,也很多是太子要求的。
在太子身上,充分验证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谢晋喝完她灌的迷魂汤,不禁笑了,摸摸她的头髮说道,
“若非父皇突然召见,我们晚两天再回城,让此事再发酵发酵,你会发现进展会更快,人们对这次的思想变革,接受度其实比你想像中的高。”
叶青芷也不由兴奋地点点头,也很是感嘆地道,
“上行下效,原来当权者的强大意志,礼教也是抗衡不了的。”
说白了,礼教礼法,就如同法律法规,都是统治阶层教化,治理和奴役民眾的思想工具。
还有一些宗教的教条教义,也是赤裸裸的统治手段。
至於是皇权强大,还是某种礼教或是思想强大?当然是皇权大!
当权者能否改变现有礼教思想,书写新规?
当然可以,完全可以。
就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推行法家思想,是要实现思想统一,確保皇上的绝对权威。
比如后面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让儒家大行其道,成为正统思想,都是因为当权者需要这些礼法和纲常来中央集权,维护他的统治。
现代社会也是如此,你觉得你没法改变大环境,是因为你只是普通人。
当你掌握政权,资本,你总能用权力和金钱,把你的意志压在底层百姓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