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太子打头阵(2/2)

他们背负著奇特的装备,怀揣著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向著那座被视为天堑的鹰翅崖,义无反顾地进发。

等待他们的,是峭壁悬崖,是两千守军,是九死一生,也是扭转乾坤的契机!

当李承乾率领三百死士消失在漠南的夜色中时,千里之外的长安城,也不平静。

太极宫,两仪殿。

李世民面前的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几乎要將其淹没。

其中十之七八,都是弹劾太子李承乾的!

御史中丞崔仁师手持笏板,唾沫横飞。

太子承乾,身为监军,本应持重辅弼,然其至朔方以来,专权跋扈,刚愎自用!点將台当眾羞辱大將郑仁泰,以莫须有之罪重责朔方边將,致军中怨声载道!

更在鹰愁涧一役,不顾卫国公劝阻,以身犯险,行那等弄险的诱敌之计!

虽侥倖得胜,然其过程凶险万分,万一有失,动摇国本,其罪当诛!此等视军国大事如儿戏,视自身安危如无物之行径,岂堪为国之储贰?请陛下明察,召回太子,另选老成持重之臣监军!

另一位御史紧隨其后,言辞更加恶毒说道。

“陛下,臣闻太子在军中,任用私人,排除异己!其行军司马署,名为刺探敌情,实为监视大將,罗织罪名!凡不阿附太子者,动輒得咎!长此以往大將束手,恐生肘腋之变啊!”

朝堂之上,不少中间派官员听著这些罪名,看著那堆积如山的弹章,也不免面露疑虑。

与此同时,在韦贵妃所居的甘露殿內,气氛也颇为微妙。

韦贵妃出身京兆韦氏,她轻摇团扇,对著正在翻阅佛经的长孙皇后,嘆息说道。

“皇后娘娘,臣妾这几日心绪不寧,总是梦到些不好的兆头,听说北边战事胶著,太子殿下年轻气盛,非要行那等险之又险的计策,唉,臣妾都不敢想!陛下就这一位嫡出的太子,您可得劝劝陛下,让殿下稳著点来。”

她的话语看似关切,实则字字句句都在提及暗示李承乾好战、冒失,试图动摇长孙皇后之心。

长安城內,流言蜚语更是甚囂尘上。

“听说了吗?太子在朔方吃败仗了!折了好几千人呢!”

“真的假的?不是说打了胜仗吗?”

“胜仗?那是糊弄咱们老百姓的,你没看那些大官老爷们都在弹劾太子穷兵黷武吗?国库都被他掏空了!”

“嘖嘖,到底是年轻啊,为了立功,拿將士的命不当命…”

这些经过精心炮製的流言,试图抵消鹰愁涧大捷带来的正面影响,污化李承乾的形象。

东宫丽正殿。

苏玉儿一身素雅的宫装,端坐於案前。

她面前摆放著几份截然不同的文书:一份是王玄通过隱秘渠道送来的前线真实战报。

一份是“隱鳞”组送来的关於弹劾奏章源头、流言散布者及后勤捣鬼人员的详细名单和证据。

还有一份,则是李承乾离京前交给她的,关於李孝恭与河东裴氏勾结的铁证副本。

心腹女官低声稟报,说道。

“太子妃,弹劾愈演愈烈,流言四起,韦贵妃那边也在向皇后施压。

户部转运司那边,以道路被流民阻塞、车驾损坏为由,拖延了最新一批粮草和箭簇的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