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隔断荆扬(2/2)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江南的开发程度。

这些山脉之间基本无法满足军事通行需求。

这跟北方的秦岭蜀道、太行八陉等等,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荆、扬二州之间,通路只有长江水道,以及大别山南麓,大江北岸的那条狭长的陆地通道。

蕲春郡,正好坐落于这条通道上。

只要想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猜到文聘这次军事冒险的用意。

而这里隐藏的关键信息是:

晋宗叛逃,或者说曹魏收买晋宗,其实是早于文聘南下的。

按诸葛乔的“小道消息”,他至少在去年曹休南征的时候就跟后者有联络。

换言之,隔断荆扬,很可能就是曹休原本的计划!

包括文聘这个南下的动作,很可能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只要拿下蕲春和它东边的皖城。

那孙权的荆州军团,包括“盟友”汉军,就难以顺水东下支援。

这样一来,在淮南这个局部战场上,曹魏的扬、徐军团就能尽情放手施为。

就算不足以灭掉吴国,也有相当把握将孙权赶回大江南岸,全取江北之地!

当然。

随着曹休大败被俘,这个谋划已经落空。

可问题是,既然已经落空。

为什么文聘还要继续执行计划?

麋威不由想起先前对张辽目的的猜测。

本能感觉这两件事之间,是有关联性的。

若非诸葛瑾坚称“其余各部皆迟缓未至”,麋威都已经可以为那位大魏吴王默哀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

二手情报不可全信。

隔着一座千里大别山,一条入夏后滚滚东逝的荆江,情报只能靠别家转述。

谁知道里面几分真几分假。

倒是眼前的文聘和晋宗,虽然身处蕲春郡,但距离己方所在的江夏西部也就一步之遥。

不可不防。

麋威思虑妥当,立即召集手下商议军计,以求尽快处理掉文聘这个麻烦。

一番商议后。

麋威决定率军从华容继续西出,在竟陵旧城附近乘上习宏的汉水舟师。

然后顺汉水继续东下,与诸葛瑾和陆逊的江夏军团会师于大江。

这样走就能避开泥泞难行的北岸湖泽地,以最快速度到达战场。

不过这样一来,汉军就要进入孙权在江夏北部仅存的军事据点,夏口(汉口)。

这必然需要双方进行协调。

所以麋威干脆派遣诸葛乔为使者,南行去见诸葛瑾。

……

且不提麋威如何调度兵马,积极备战。

诸葛乔带着一套纸质《法言》和一箱“麋氏纸”,从竟陵某处渡口登船,顺着汉水东下。

一日后就到达了夏口附近的鲁山城。

值得一提的是,夏口虽然常常以一个地名出现。

但实际上,作为汉、江二水交汇之处,这里是天然分出三块的。

且三地皆有城池要塞。

分别是:

汉水北岸的偃月城;

汉水南岸的鲁山城;

以及隔江相对的夏口城。

其中偃月城历史最悠久,是一座半城半坞的建筑。

当年黄祖曾经驻守此地,与孙氏兄弟交战多年,最终失败。

偃月城也随之破败。

汉水对岸的鲁山城因地处险要,保存状况稍好。

但此时也是年久失修。

倒是江对岸的夏口城,近来得到江夏太守(孙权任命)诸葛瑾修葺,反而渐渐有了坚城模样。

诸葛乔进入鲁山城后,本欲打声招呼,便继续渡江南下鄂县。

然而刚刚入城,便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诸葛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