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春日社祭(2/2)

马忠笑道:

“那二人前日便分头去了滍水上下游烧毁浮桥,抢占容易渡河的洲滩了。”

“如今估计忙着在在洲滩上布置拒马,以迟滞敌骑渡河。”

邓艾闻得此言,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同时心中暗道,那寇封只是个呈勇的斗将,不足为道。

但姜维、马忠颇知兵机,更有魄力。

若麋威麾下都是这种才俊,上下用命,来日功业必定能比肩关羽,成为汉室栋梁。

特别是那个姜维,年纪轻轻便智勇兼备。

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只能说后生可畏了。

自己若想求个水涨船高,此时绝不能懈怠。

便暗暗提气,对马忠道:

“修造之事,艾来负责。”

“德信宜速去定陵。勿使敌骑自下游绕行来救!”

马忠抚掌道:

“我正有此意!”

……

古人敬畏天地,所以祭祀天地。

祭祀者,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土地丰收。

而作为大地神格化的具象,“社神”自先秦时便是古人四时郊祭的主要对象之一。

这当中,又以春天的社祭最为隆重,简称“春社”。

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汉代,除了民间普遍有“春社”的习俗外,更有官方层面的祭祀。

比如去年秋冬之时,刘备让司空麋竺在成都郊外营建祭坛,便是为了四时郊祭所用。

而眼下南阳这里,虽没有大规模营建夯土祭坛。

但作为荆州大牧,关羽自然不会轻视这种传统。

早就让长史杨仪到淯水边上搭建临时祭坛,以备本年的春社。

这日,关羽亲自到场主祭,以麋威为副祭。

荆州各郡的长吏,乡贤、士族头面人物,悉数到场。

不过,就在繁琐的仪式结束,开始饮宴之际。

麋威却忽然引着一个面相清隽的中年儒士来到场中,亲自奉酒敬拜,颇见礼重。

场间士人,沔南的大多不认识此人,只是暗自观望。

倒是沔北特别是宛城一带的,纷纷惊呼“杨府君”的名号。

可眼下南阳太守分明是副军将军寇封。

何来什么“杨府君”?

四下一打听方知,这位竟是早前曹丕任命的南阳太守,杨俊杨季才。

全场顿时炸开了锅。

因为大部分人虽未曾与杨俊谋面。

却对这位大儒边让的弟子有所闻名。

实际上,杨俊早在曹操时期便已经出任过南阳太守一职。

后来被魏讽之乱牵连,才贬迁到别处。

一直到曹丕称帝,才官复原职。

如此人物,居然也降了关羽麋威。

一想到春社前隐隐透露的风声,那些有心闹事的荆州士族们,不由心中惴惴。

但处于风暴中心的麋威却恍若未觉。

反而主动跟众人介绍起杨俊,并说关羽已经征辟对方为荆州从事祭酒,掌管诸学官,今后负责州学郡学的一应事宜。

考虑到季汉新的用士制度下,州郡学的长吏具备了部分曹魏中正官的评议职能。

这位新上任的杨祭酒,显然拿捏住了荆州士人们今后“进步”的通路。

于是不管认识不认识,众荆州士纷纷上前敬酒,以混个脸熟。

待酒过三巡,气氛熟络之后,麋威忽然对杨俊道:

“杨公曾仕于曹魏。”

“不知我朝用士与曹魏用士,哪家更公允,哪家更得士心啊?”

此言一出,包括杨俊在内,众皆哑然失声。

倒是主位上的关羽捋髯品酒,写意如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