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我曹丕绝不生气(1/2)

第239章 我曹丕绝不生气

曹丕说罢,当堂大笑。

仿佛刚刚所听,真的只是一纸笑话。

而群臣面面相觑,既未应和,又无劝阻。

一直到曹丕笑得口干停下。

才终于有人作声。

“陛下,臣有奏。”

曹丕见是司马懿,笑意稍敛:

“请言之。”

司马懿沉声道:

“蜀贼之言虽然愚顽,但事关满朝忠良名节,臣以为不可一笑了之。”

“若置之不理,近者虽不疑朝廷,但远者未能及时知晓陛下心意,难免慌乱,乱则有变。”

“故此,朝廷当请出一位有足够分量的公卿重臣执笔,驳斥此谬论,方能正天下视听。”

曹丕眯了眯眼:

“那卿以为当请谁来主笔?钟公,华公还是王公?”

但司马懿却摇头道:

“都不是。”

曹丕微讶:

“此三公者,皆一代之伟人也,后世几无继者矣。”

“竟还不足以为朕执笔吗?”

司马懿道:

“三公虽然名重,但也因名重,门生故吏遍天下。”

“此番蜀贼颠倒黑白,挑拨上下,三公亦不能幸免。若亲自执笔,岂能服众?”

“若不能服众,伤害的可不仅仅是三公的名声,还有朝廷的威望!”

刚刚听到曹丕点名,太尉钟繇、司徒华钦、司空王朗,三人皆岿然未动。

直到此时,方才纷纷避席揖拜。

曹丕脸上彻底没了笑意。

“若三公不能执笔,难不成还要请出一位野的乡贤?”

司马懿立即应道:

“贤君在上,野无遗贤!”

“臣冒昧顿首以言:蜀贼百般挑拨,其实落笔处不过是汉室正朔的归属。”

“陛下受命于天,禅继汉室神器,本就是天下正朔所在。”

“蜀贼困守山林,囿于眼界,不知天命已改,故作满纸荒唐言。”

“陛下宽仁,何不请山阳公执笔,驳斥刘备主臣篡位之实?如此,其谬论不攻自破也!”

山阳公便是后汉末代皇帝刘协。

在蜀中,在季汉,他已经是个死人,并有了孝愍皇帝的谥号。

但在中原,他退位后,获封为山阳公。

如今正居住在河内郡山阳县浊鹿城。

司马懿此言一出,已经沉寂许久的东堂,顿时炸开了锅。

就连堂中执掌御前礼仪的侍御史们都不敢上前喝止。

生怕招惹上麻烦。

毕竟,这是一个尚在人世的前朝皇帝。

而且还是在位超过三十年的天子。

不少人都曾与他有君臣的名义。

眼见朝廷秩序濒临失控,作为三公之首的钟繇不得不出来喝止。

但议论声虽然压下去,众人脸上或是期待,或是惶恐的神色却是无法遮掩的。

曹丕见此情状,不得不表态:

“仲达所言,不无道理。”

“只是朕已经准许山阳公安居于浊鹿城,今又劳之,岂非失信于人啊?”

群臣闻得此言,哪还不知曹丕已有退让之意?

无须三公或司马懿等近臣带头,纷纷直言山阳公已为人臣,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岂有失信之论?

刘备窃据汉室名号,正该他这个故汉正朔出来澄清事实,免得天下人被刘备蒙在鼓里。

曹丕从谏如流,一时间,东堂内又恢复了贤君良臣,众正盈朝的局面。

而太尉钟繇则打铁趁热,提出让荀、崔的剩余族人出面邀请山阳公入洛,以示朝廷绝无听信谗言的意思。

但这一次,曹丕却直接黑了脸:

“钟公自处嫌疑之地,不能替朕平息众议也就罢了。怎还要给罪死者招魂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