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洛阳的风向(2/2)
是季汉立国的根基所在。
挖自家地基的事要不得。
所以要充分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然后设法一一解决。
这方面,麋威这位“举主”还是有些面子可以用用的。
他私下给各位二千石、名儒写信,询问他们在地方上遇到的困难。
若离得近的,如南阳,如颍汝,则亲自前去巡视郡县,以便获得更真实的一线“数据”。
虽然无法短时间内解决根本问题,却足以给地方一个情绪上的宣泄口,缓和跟长安洛阳的矛盾。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麋威能够最大限度争取这些人对他本人的支持。
在此基础上,麋威连同诸葛亮和关张。
一起宣布要维持“非刘姓不封王”、“封国官吏由朝廷统一任命”、“总体以郡县治天下”的优良传统。
那这次危机最惊险的一步,就算安然迈过去了。
接下来则是威逼利诱和打压消灭。
但这一步,就有些不那么好处理了。
廖立等人算不算敌人?
可以算,也可以不算。
算是因为他们的政见明显与诸葛亮麋威冲突的。
但与此同时,这些人早就被排斥于季汉核心权力圈子之外。
是真正意义上富贵闲养的人。
若过于较真,他们说不定更来劲。
趁机给自己打造一个敢于冒犯权威,犯颜直言之类的人设。
就跟狗皮膏药一样恶心。
更别说廖立门下,还有一个叫李平(李严)的老熟人。
所以对于这批跟随刘禅来洛阳的清闲言官。
麋威的态度就是无视。
彻头彻尾的无视。
搭理一句都算他输。
这之后,则是近些年陆续招降、俘虏而来的曹魏宗室、将领。
除了少数有才能得以任命的。
这部分人大多数时候也是闲人一个。
这次若非洛阳起了风波,本来就没他们什么事。
而现在既然敢于掺一脚进来,那自然要承受相应的代价。
罚没的罚没,削爵的削爵。
而对于没有趁机搞事的,比如夏侯霸,则给予赏赐,以褒奖其立场坚定。
当然夏侯霸到底是真的立场坚定,还是看在甥女张皇后的面子上,没给刘禅添堵,就不得而知了。
只能说论迹不论心。
等这些内部的关系理顺之后,接下来就该面对外部的调整,或者说机遇。
是的。
这次洛阳上书的风波,不但引起季汉内部的动荡。
还因其涉及外部的敌方将领牧守,给本已趋于平静的河北战场,带来了一些额外的变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最近加官曹魏护鲜卑校尉的司马师。
他托人来洛阳请降,宣称自己已经软禁了假节护乌丸校尉田豫,并且说服了另一个护鲜卑校尉解俊,可以带领幽州除辽东之外的郡县一并投汉。
而他们开出的条件是:封司马懿为燕王,继续割据幽州。
解俊则封代王,封地为幽州的代郡和并州的雁门郡。
一旦汉廷同意这个条件,他们立即配合赵云出兵攻打牵招。
说实话,刘禅看到这个投降条件,第一反应是司马懿故意让儿子来恶心自己的。
这边刚刚重申了非刘姓不封王,那边就来连讨两个王号,还是实封的那种。
这不纯纯来挑事吗?
所以他甚至都没打算将司马师的条件转述给长安的诸葛亮,和豫州的麋威。
但很快,随着徐庶的密信辗转传递过来,季汉的君臣们却不得不重视起司马父子的要求了。
因为徐庶在信中说。
司马师说的事,基本都是真的。
司马懿也是真有投降的打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