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萌芽要跑路?转战羊城!(1/2)
第229章 萌芽要跑路?转战羊城!
青橙小筑登顶销量榜第一,到也在意料之中。
本来门店数量就多,口碑也好,相比其他餐饮又积累了丰富的外卖经验,在大丛典评的补贴加持下,直接就起飞了。
星期一当天,销售额就有望突破100万!
按照这个上升趋势,青橙零售仅在滨海城区域,单月销售额突破三千万,单月利润超过一千二百万,就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甚至可能说。
随着大丛典评的后续推广营销活动,青橙零售的业绩还能再创新高,那可真就是秦始皇摸电线——赢麻了!
大丛典评在疯狂烧钱,青橙零售在疯狂赚钱。
这画面…不要太美!
青橙零售一两千万的月利润,跟青鸟互娱的四五亿看似没法比,可要知道,这只是滨海城一地,如果推广到全国主要城市呢?
那整体利润就将非常可观了,月利润破亿是很轻松的事情。
也间接证明。
蒋悦继续阐述她的观点,“滨海城确实不错,但羊城就在边上,而且也是一座一线城市,集团在羊城投入的资源显然不足。”
“对于青橙集团的定位,总部这边主要提两点。”
因为仅凭滨海城、京师两地的外卖利润,就足以支撑在魔都、羊城的扩张,并不会对青橙集团造成额外的资金压力。
上周。
一个结合了新零售跟本地生活服务的巨头,即将在萌芽内部快速崛起。
毕竟是有了地理上的隔阂。
话说回来,即便青橙集团不搬,就一直呆在萌芽大厦,呆在张硕眼皮子底下,如果彼此之间缺乏信任,那其实也没什么用。
“其一,青橙集团确立为萌芽集团下属一级子公司,相应的,青橙科技、青橙零售将调整为二级子公司。”
原本青橙集团已经准备收缩投资,计划只在京师快速扩充线下门店,受滨海城业务利好影响,又准备重启魔都、羊城两地的门店扩张计划。
别的不说,青橙集团在羊城站稳脚跟之后,萌芽集团融资渠道也会跟着拓宽,还能在羊城享受到新的政策扶持。
现在又要组建集团总部,又要孵化青橙单车、青橙充电宝。
这一步同样需要完成工商登记变更。
青橙单车、青橙充电宝两家壳公司,也是随时准备激活。
指定是不够用的。
属实让人眼前一亮。
“开始吧!”
“如果要购买写字楼的话,我倒是有个建议。”蒋悦适时插话,“是不是可以考虑在羊城购买?”
“你的意见呢?”张硕看向裴卫平。
在将萌芽大厦33f划给麦粒科技使用之后,青橙零售跟青橙科技加在一起,也只有29f-32f四层办公楼。
而且这事在萌芽内部还衍生出一丝正能量,那便是,之前总部、其他子公司对于组建青橙集团的阻力以及非议,就此消弭于无形。
“那就这么定了。”张硕也是果断。
这可不是虚的。
张硕兴致一起,决定组建青橙集团,还当场对裴卫平、杜青青进行了任命,但那都是口头上的,所谓的青橙集团还只停留在纸面上。
后者即便建成,到时候也会被青禾科技、青鸟互娱给霸占了。
现在回过头看,当初杜青青的决策虽然有些冒险,但结果并不算坏。
萌芽大厦,顶层会议室。
“其二,组建青橙集团,原则上不大量增加人员编制,青橙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员工,主要从青橙零售、青橙科技内部调配。”
羊城的大学资源,其实要远远优于滨海城。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青橙零售、青橙科技的日常文件,都不用在上报给萌芽集团,而是在青橙集团层面处理。
而不是偏安一隅。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随着青橙集团搬到羊城,远离萌芽大厦,会让萌芽集团对青橙集团的掌控力度变弱。
哪怕是说,现在通讯发达,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邮件来沟通,但毕竟没有随时面对面沟通来得有效。
甚至是人浮于事。
只有重大事项,才需要青橙集团总裁裴卫平跟张硕汇报。
成立青橙集团的初衷,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协调青橙零售、青橙科技两家公司,而不是让组织架构变得愈发臃肿。
更重要的其实是在萌芽体系内部,要重新变更工作流程。
蒋悦率先发言:“青橙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激活,按照张总指示,法人代表将变更为裴卫平裴总,最快这周就能走完相关程序。”
“好的。”
这就很考验张硕对裴卫平、杜青青的信任了。
不过就是一道手续的问题。
而上调青橙集团总部,无疑会简单很多。
“我觉得可以。”
一切仍旧按部就班地在推进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