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秋招,组织架构调整,公司债!(1/2)
第281章 秋招,组织架构调整,公司债!
下午。
人资总监伍佘元向张硕汇报秋招情况。
虽然年初萌芽已经组织过一次春招,而且效果还不错,但毕竟只是意外收获,对大企业而言,秋招才是真正的主战场。
萌芽去年错过一次,没理由再错过。
早在九月份,伍佘元就已经在策划秋招事宜,国庆刚过,就带着一个庞大的秋招队伍,奔赴全国各地,开启为期一个月的秋招工作。
萌芽这次定下的秋招目标,是招收一万名应届毕业生。
数量看上去人很多,但是分摊到各家子公司,平均每家子公司其实也就是一两千人,已经算是十分克制的了。
明年估计还要招更多的人。
而且鉴于萌芽在研发端的投入,张硕还定下了一个硬性指标——这一万名应届毕业生当中,研究生比例不得低于三成。
毕竟此一次彼一时。
“我这也有一件事。”
“这次秋招确实碰到不少好苗子,这样,我把他们的资料整理一下,再邀请他们到公司实习,然后再确定具体的名额?”
还有几十人是自行提出辞职。
“再就是,你看,能不能从这一万多新员工中挑出几十个好苗子,按照管培生的模式进行一对一栽培,为萌芽储备后备人才。”
“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好的。”
“这个没问题。”
这样一来,基本就立于不败之地,只是会极大地挤压萌芽的流动资金,而且也会影响到下个月的付款计划。
招进来之后,还要负责后续的培训。
在陈露配合下,他已经顺利将十个亿的个人资金注入到风雷基金,算是彻底盘活了风雷基金的基本盘。
被选定的管培生,通常将被安排在公司各个不同部门实习,了解整个公司运作流程后,再根据其个人专长安排。
“好。”
想进都不一定进得了。
如果都是做长线,那么站在专业人士的角度,反而是增加了风险。
让风雷基金认购萌芽集团发行的公司债,既是正常投资,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资金的价值,帮忙萌芽集团解决一些短期难题。
蒋悦倒是不疑有他,在她看来,张硕身为商界新兴大佬,在金融圈子有几位朋友,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蒋悦当然也是知道内情的,似乎想到了什么。
“可以!”
像7月份入职的五千名新员工,大部分都已经转正,但还是有一百五十多人没有通过试用期,被解除了劳动合同。
“倒也不是完全不行。”蒋悦眉头微蹙,迟疑说道:“五个亿,几乎就已经是萌芽现有信誉的极限,会不会有点冒险?”
到现在。
无需求到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头上去。
张硕选择在这个时候发现五亿公司债,本身就是一种预防措施,预备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萌芽自身账上就有足够多的资金。
“这次秋招还顺利吧?”张硕笑着问。
无论在什么企业,人资、财务都是重量级部门,是企业掌舵者的左臂右膀,而人资工作也不是简单的考勤。
而管培生的训练对象一般是毕业三年之内的大学生,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可塑性最强,对企业的忠诚度最高。
必须要留下。
“挺顺利的,这次一共招收到11572名合格的毕业生,基本都是211大学,其中研究生3752人,算是超额完成预定目标。”伍佘元脸上却透着一丝疲惫。
伍佘元当然也很清楚,能留在实验室帮忙的,那都是尖子。
伍佘元离开之后,张硕又请蒋悦到办公室谈事情。
“明白!”
“干的不错。”
张硕就很满意。
没理由说。
现在在岗的,除了陈小婉等少数老员工,基本都是从外面挖来的。
“正想跟你汇报呢,这是集团两份组织架构调整方案,您看看?”还没等张硕开口,蒋悦倒是先汇报上了。
“这个提议很好!”
蒋悦就有了不会的预感。
过去萌芽是没有那个条件,现在逐渐走上正轨了,当然就要着力解决这一弱项,进一步完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
谈了这么就,张硕突然伸了个懒腰,活动一下筋骨。
要招多少人,招什么专业的人,什么样的人,各自的比例是多少,那都是经过好几个月的调查论证之后,才得出的结论。
提议。
而为了适应新的变化,满足子公司对集团总部这边的赋能要求,赵铭传也是马不停蹄,开启了运营中心更加正规化的变革之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