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章 徽墨2(1/2)

191章徽墨2

“小叶,你看看,这盒徽墨应该是个不错的物件,你瞧瞧”。(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何静笑吟吟的从后堂端出一只雕龙刻凤的描金木盒子,盒子扁扁的,略接近于正方形,看上去极是精致。

“嗯我看看”。

叶欢小心的接过木盒子,放在桌上之后。他先安稳的坐在椅子上,打开木盒之后,看见里面并列排放着五只长方体的细长墨锭。

盒盖里面与那墨锭上面也都是漆金描银的画着很多图案,特别是五只墨锭上分左右各描绘着梅兰竹菊,中间一只墨锭上面却是一支盛开牡丹的造型,旁边还有细小的字迹,外表极为美观。

“是好物件”。

叶欢笑着点了点头道。他看见何静郑重的将这个盒子从后堂里拿了出来,就知道对方肯定对这个物件也是知道一些的,自己没必要在妄作小人来试探对方。

之前对方那湖笔也是相当不错的物件,但毕竟不是太有年头的老物件,这位何老板也只是将它放在前台。现在既然把这物件珍藏在后面,直到现在才拿出来,证明对方心里也是有数的。

虽然喜欢古玩的人,大都有一些捡漏的嗜好,但那也要看情况而定,真是自己喜欢的物件,点银子也未尝不可。毕竟天下明眼人也多的很,想着天天捡漏的便宜,怕是有点难度的

叶欢在询问价钱的时候,眼珠子几乎都没有离开过那盒墨锭。这玩意太珍贵了,它是被尊称为墨仙的徽墨制墨名家潘谷制造的“御墨”。

宋元时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药物成为药墨。使人们不但用墨也开始了藏墨,因而墨开始向工艺品方向发展。

这五只墨锭是按照品种分类的,各阶层人士对墨锭的不同需求划分,将墨锭分为五色。挥洒自如,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称书画墨。封建统治者苛求珍料,熊胆龙脑,穷奢极侈,中间添加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或是极品香料如龙诞香的称为贡墨。收藏家觅古法式,以利鉴赏,称仿古墨。医药界要求墨能止血消炎,以疗顽疾,称药墨。僧尼则要求墨无荤腥,以示虔诚,称素墨。

“就算是我愿意,可我也没有那精力呀?”。

说起金不换墨就不能不谈到徽墨的起源,从现有史料的记载来看,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导致制墨中心南移。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逃到江南歙州,见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他造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被人追捧,称为奚氏墨,这就是徽墨的始祖。

墨锭从实用性慢慢延展到集锦墨应该是从宋代开始的,墨锭从形制上可分为零锭墨和集锦墨。零锭墨是不成套的单一实用墨。集锦墨又有二种:一是每锭墨形状图案各异,但统一于一个主题,如古币墨,古砚墨,十友墨,手卷墨,琴剑棋墨。

何静笑着说道,接着吩咐了那小女孩珊珊一句,领着叶欢去后堂付款结账。

何静正笑吟吟的慢慢走在两人的身后,准备送客,猛一听见叶欢的话,到是愣怔住了,笑着道:“小叶,你那么相信我啊?咯咯你难道会不知道,现在就属这古玩行当里骗子最多了呀?”。

“小叶,你是行家,看看是不是大开门的物件?”。

“在后堂,你跟我来”。

而且这盒墨锭实打实的是以前供皇帝老儿使用的,要不然普通人不会使用这龙诞香的成份。这在古时除了皇家大内控制的极品香料,等闲人有银子也没处买去,而且一般人也不敢使用这玩意。

那五只墨锭上面款式分明,标注的清清楚楚,显示着是这不但是徽墨,而且还是徽墨中的精品,有着“金不换”之称的龙诞香墨。

南唐时后主李煜得到奚氏墨,视为珍宝。遂令其子廷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作为奖赏,奚氏一家从此更姓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