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章 徽墨2(2/2)

叶欢不依不饶的继续追问道:“帮你进货,或是再负责一些日常的事务,你只要管理一下,或是简单的在吃进物件的时候给把关一下,这样你的时间反而多了,也能多照顾一下珊珊,是这样?”。

叶欢微微笑了笑,他心里清楚何静说的是实话,这盒徽墨要是拿到外面,十几万块钱的价码,只要嘴一张开,肯定会被人抢购了。自己虽然无意中算是帮了对方一点小忙,但也值不了那么多的银子。

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将这五色墨锭遴选收集起成一礼盒,相互馈赠,当作观赏礼品,又称之为礼品墨。

“何老板,这盒徽墨你打算开价多少?”。

要知道潘谷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被称为“墨中神品”。之后,他因嗜酒而不幸落水溺死,苏东坡曾深怀漏*点地写下了“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的悼亡诗,此诗一直相传至今。

二是墨的形状相同,绘图题识不同,如黄山图,耕织图等。集锦墨,雕工精细,装饰华丽,集绘图,雕刻,书法,墨法,漆器,镶嵌,装帧艺术于一体,供收藏和观赏用,既是书画家喜爱的佳墨,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礼品墨。

收拾好物品之后,叶欢与白洁两人拿这购买的物品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叶欢不经意的向何静询问道:“何老板,如果我在这君子寺市场里有一家古玩店也委托你帮我打理,你有没有兴趣?”。

到了明清时期,徽墨的制作进入盛世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产量激增,制墨技艺也不断进步,墨锭的图案绘刻和漆匣的装潢制作,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而何静拿出来的这盒墨锭,就属于是观赏收藏的集锦墨。

将那盒徽墨的描金盒子在手中掂量了一下,叶欢嘿嘿一笑,道:“这我自然是清楚,我只想问你愿不愿意而已”。

从此,歙州李墨遂名扬天下,世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誉,全国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此后,制墨高手纷纷涌现,如耿氏,张遇,潘古,吴滋,戴彦衡等,徽州墨业随之进入了第一个鼎盛期。

何静笑吟吟的说道,这话听着有点象是考究叶欢的意思了。

叶欢看着这几只墨锭,眼睛里现在几乎是直冒星星。何静拿出的这盒集锦墨可说是珍贵之极,它不但是集锦墨,而且有了中间那只牡丹图案的龙诞香墨,这让那些造假高手们想造假都没辙。

何静见叶欢爱不释手的模样,微微一笑,稍微想了一下,道:“这样,小叶,这盒徽墨是前两年我在外地一个偶然的机会收到的,算是我捡了个漏,我当时也没有多少钱,你看着给八万块钱,算是你今儿个帮我一个忙,我就算表示感谢了”。

“那如果是有几个人帮着你一起照顾店里生意呢?”。

而且对方捡漏是别人的本事,人家既然都明白,话也已经都点清楚了,自己却不好装傻充愣的硬是占人家这便宜。想了想,口中道:“那好,何老板,你这有pos机吗?如果有的话,我就直接划卡给你”。

微微叹息了一声,何静摇了摇头,回头又看了看自己那趴在里面写字的女儿一眼,道:“你和小洁妹妹不是都看见了吗,我自己忙都忙不过来了,还有这么个女儿需要照顾,我哪有精力再弄一个店去管理呀。唉”。

“这这法子听起来到是不错,咯咯”。

何静娇笑了两声,两只酒窝若隐若现的笑着道:“咯咯小叶,你说的跟真的似得,看你象是做大生意的老板,也就是喜欢这古玩收藏的物件,难道还真的跑来我们这君子寺古玩市场,和我们这些苦哈哈的穷人抢这碗饭吃呀?得了,如果要是你真来了,就把小洁妹妹带来,咱们姐妹俩要是在一起经营,我到是乐意,小洁妹妹,你说对?咯咯”。

“我做这个?”。

白洁在旁边听了之后,将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连连晃着,她难得苦笑着道:“何姐,你饶了我,开古玩店?我怕没几天就能将本钱赔光了,不行,不行”。

叶欢两人说笑着告辞而去,在去侯群店里的路上,白洁轻轻捏着叶欢的腰间的软肉,嗲声嗲气的道:“臭叶子,是不是看着何姐长的漂亮,想动什么鬼心思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