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子万岁(1/2)

在太原,平常没遇到事时,普通百姓都感觉不出城里的两个王爷有什么实力,相反还会嘲笑他们的懦弱,皇家窝囊废的典范,可这次遇到事情了,普通百姓才发现,原来两个王爷,是相当地实力派了,人家以前那不叫窝囊,那叫低调。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燕王大军先锋,两个王爷真的是使出浑身解数了,这次要将燕王大军挡在城外,不仅仅是为了给太子李重九秀肌肉,也是他们两家王府秀肌肉的机会,所以必须要全力以赴。

诚亲王和靖德郡王都很清楚,他们以前低调,那是因为要保命,现在高调,要展现实力,也是为了保命,既然站到了太子李重九的这一队,那就要让燕王杨泽看看,太原王侯们的实力,是不可以轻视的,如果惹怒了太原王侯,那么王侯们合起力来,燕王不见得能讨得了好去,说不定燕王本人反而会被掀翻。

太原城里的守城军队,超过了两万人,从单城兵力上来讲,是仅次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这还只是城里的军队,不算城外的各州县兵力,所以要想加固城防,只要不是准备打长久的攻城战,那么一般的防御工事,一天就可以完成,只需要在原本的工事基层上,加深加固就可以了。

诚亲王和靖德郡王站在城墙上,脸色都是一样的阴沉,诚亲王抬头看了看天色,道:“离着天黑,还有一个时辰了,刚才斥候回来禀报说,燕王先锋已经到了五十里处,看来傍晚时分,必到城下,从时间上来看,我们估计的是正确的。”

靖德郡王嗯了声。看着下面拼命劳作的士兵,道:“只需一个时辰了,我们要不要征集城中百姓,让他们也出去干活儿,要不然光靠军队,怕是完成不了这么巨大的工事啊!”

城下,二万多的太原兵正甩开了膀子,挥汗如雨地打木桩,外围还有士兵在往地上撒铁蒺藜,打木桩和撒铁蒺藜。是防御工事里最简单的两种,都是为了给敌军靠近城墙增加难度,但一天之内想要完成,确实是费了点儿劲儿,但还不至于完不成。

诚亲王摇了摇头,道:“不必发动百姓,这时候发动也来不及了,我认为燕王先锋到了城下,看到了外面的工事。他们就会停下来派人回去禀报燕王,立即攻城是不可能的,带领先锋的将领再怎么莽撞,也不会立即挥军攻城的。我们把事情说得危急一点,是给太子殿下听的,让他觉得我们出了大力。”

靖德郡王嘿了声,道:“这个我自然明白。而且我估计燕王也不会攻城的。他的粮草在我们手里掐着,除非他想造反,否则直接攻打太原是不可能的。这里可是我朝的龙兴之地,打太原,就是造反。”

诚亲王回头看了眼城里,道:“太子殿下身娇肉贵,竟然到了这般时候还不上城,看来也不象是个成大事的人啊!”

李重九只好点了点头,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讲,吴有仁说得没错,他只好冲着百姓拱了拱手,大声道:“各位太原的父老乡亲,孤要去城上守城,防备敌军攻城,如果有需要各位父老乡亲帮忙的地方。还请乡亲们施予援手,咱们全城军民齐心协力,共抗敌军!”

万岁这个词,只有皇帝才配拥有,就算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是国之储君,却也不能被人喊成是万岁!不要说喊万岁的人有罪,就连被喊的人,要是接受了万岁这两个字,那都是有罪的。

可有一就有二,有二就连串,当大家都有这种想法,反正我喊了,也没人知道是我喊的,于是乎,几十人跟着喊了起来,太子英明,太子万岁!

他可看到了,有些百姓脸上的惊恐已经达到了极限,马上就要惊叫起来,如果这时候一乱跑,那恐慌就会象是传染病似的,瞬间就能引爆大街,到时百姓一乱跑,那怕是会伤着人,而李重九上城墙在即,要是发生这种事,也太不吉利了,再说也会有可能伤到李重九本人啊,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就在李重九的旁边,要是伤到他自己,那可就太不妙了。

要是放在平常,有百姓对他这么“热情”,那李重九非得乐晕过去,可今天这时候不行啊,他马上就要上城墙了,有很重要的事等着他呢,所以当他无法再前进时,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了。

离着李重九近的百姓安静了。不再往前挤了,那些离得远的还不知道,可看到前面的人不再又喊又叫了,后面的百姓自然就会问为什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这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要有敌兵来攻打太原了,前面的百姓这么一说,后面的百姓当然也就都惊惧起来。

这时候,人群当中有人喊了起来:“太子英明,太子万岁!”

紧接着,街上的百姓们全跟着喊了起来,太子万岁之声喊得震耳欲聋,整个太原的天空,都要被万岁之声给占满了!

这可不能怪百姓惊惧,太原这里离着突觉可并不是十分的遥远,突觉汗国要是侵扰大方帝国。往往都是要攻打太原的,只不过近几十年来,大方和突觉称兄道弟,再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罢了。

估计喊这话的人属于那种瞎起哄的人,反正混在人群当中,他再怎么胡说八道,也没人管得了他,都找不出是谁喊的,所以他才喊起万岁来!

如许多的百姓前来凑热闹,可把李重九吓了一跳,他这时出发,是因为梳妆打扮费了不少的时间,他是一个对容貌和衣着相当在意的人,尤其是今晚要对付杨泽的军队,他更是盛装出行,却没有想到,半路上会被热情的百姓给堵到大街上。

只不过片刻功夫,冲上街道的太原百姓就都安静了下来,都盯着李重九看,吴有仁顿时就明白了,要糟,太子没把话说清楚,这是要引起误会,街上的百姓怕是要惊慌了!

李重九带着大队金乌兵在街上一走,太原百姓自动给他让出条道来,也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太子千岁,然后满大街的百姓都跟着喊了起来,太子千岁的呼声越来越高,喊的百姓越来越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