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永结同心(2/2)
所以刘兴祚就是要以此强硬姿态,让此人醒悟自身的形势。
为了坐稳王位,他需要金江镇一如既往的支持他。
因为朝鲜需要一场从上到下的大改革。
所以他忍住了。
可能殿下前番内心有些误会,以为这件事能商榷,我今日则回答殿下。
三部义军的首领,皆承诺唯金江镇马首是瞻。
既然当傀儡,就要做傀儡的觉悟。
以外将之真心,只希望殿下能明鉴自心,让金江镇与朝鲜世代友好,盟誓万年。”
且上下一心,共谋民政。
初期也是想要装样子。
李倧平静的说道。
认为朝鲜乃大周的藩国,辽东军镇是不敢违背朝廷而扰乱朝鲜的。
历史上的东江镇,数十万军民在朝鲜抢食,上下皆怨,唯独他鼎力支持东江镇。
刘兴祚则不是大周将领。
“平辽侯乃真英雄也。”
从两班贵族扶上台的木偶,到最后稳固王位,抓住权势,可见其并不是庸人。
“殿下!”
如果不是两班贵族发动政变,他没有几年就会落得父亲和兄长的结局,一家人在地下团圆。
正如我主平辽侯所言,希望与殿下情谊永存,世代交好,而我主不过一时粮资不厚。
蛮族就靠着姻亲拉拢蒙古,为了笼络科尔沁部,前两年老奴让皇台吉迎娶其首领之女。
因此老奴在赫图阿拉城,从来对朝鲜使者没有好脸色,甚至每次都会提出强硬的要求。
李倧随后一股羞意涌上心头,恼羞成怒起来。
再有几年时间,天下何人能比肩,而我主平辽候才二十余岁,请问殿下。
刘兴祚是这般认为的。
朝鲜早就已经服软,除了对大周的朝贡,也会派侍者赴蛮族,奉送上大量的礼物。
对于强大的部族,则需要主动讨好他,而不是引来对方的愤怒。
迎娶前十分的巧合,皇台吉的原福晋正好死亡,满档也没有留下具体的文字。
如果唐清安把这幅场景看在眼里,就会感叹古往今来,物是人非,唯独套路不变。
或者说只要金江镇不再支持他,他就会从渐渐掌握局势的朝鲜国主,重新沦为两班贵族的傀儡。
至少在隐忍一道上,非同寻常。
从宫中出来,刘兴祚把具体过程一一告知了陶杰,陶杰闻言,对刘兴祚此人大为敬佩。
宦官林忠名字虽然有忠,可是惯会见风使舵之人,因此也没有多言护主,引火上身。
奴儿干司各部落,和李氏朝鲜数百年来的往来不断,从最初明起元灭时的拉拢。
谁让他没有根基。
李倧叹了口气。
剩余的一半才能为百姓所获,加上草料麻等,则朝鲜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论人口国土,朝鲜比金江镇要强。
林忠把主上殿下的神态看在眼里,内心暗暗叹了口气,又不禁感叹,幸亏自己的侄儿和金江镇关系不错。
而朝鲜两班贵族,乃至朝鲜国主的态度,无非还是保留了原由的印象。
因此不论是驻朝鲜的镇江军,还是负责朝鲜机密事宜的谢友成,替代者陶杰。
而我主平辽侯所言明年岁额减半,我明确告知殿下,此事取消,明年朝鲜照全额供应。”
可惜。
可节度使也照顾了朝鲜的情面,答应朝鲜明年的岁额减半。
同样是名为了王位权势,能放下其余一切的人。
他现在还远远离不开金江镇的支持。
只这三部人马,他就能颠覆朝鲜国主的统治。
而贾鉴又派了人来,告知金江镇没有获得朝廷的军资,所以明年无力和蛮族动兵。
更不提朝鲜国主李倧,本来就是在利用金江镇的威势,来稳固自身的王位。
“平辽侯守礼,向来视殿下为知己,不愿殿下受屈,殿下为何又辜负平辽侯的情谊?
所以刘兴祚入朝鲜以来,闭口不提大周,只言金江镇,就是希望朝鲜贵族能醒悟。
弱小的部族就要有弱小者的觉悟。
金江镇人口三百余万,强军十万。
到朝鲜拉拢失败,奴儿干司各部选择归顺了大明,则转为断绝互市,打压各部落。
刘兴祚把李倧的神态看在眼里,虽然不知道李倧的心里想法,他却有他的凭仗。
刘兴祚大喝一声。
不过正如昨日陶杰所言,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俗语。
而朝鲜国主靠金江镇坐稳王位,此事不提,只金江镇的实力,就能灭朝鲜一国。
陶杰自持才能,一向傲气,能对刘兴祚服气,可见刘兴祚的能力。
而刘兴祚大改前番在朝鲜王公倨傲的态度,对陶杰很和气乃至尊敬的神态。
“公乃周人,因此对朝鲜束手束脚,留有原来的观念.”
把这番道理解释了一遍,不独占功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