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144章 一个坐井一个观天(2/2)

崔瀺不耐烦道:“就当是大骊欠你的,不拿白不拿。”

白衣少年在江水中,不见手脚任何动作,便能够灵活游曳,身姿飘逸,像一条上古时代就生活在古蜀国版图上的白色蛟龙。

崔瀺望着空落落的大堂,说道:“我姓崔,来自大骊京城。”

喊出这个字眼后,女子便羞愧难当,掩面哭泣起来,可怜无助。

多少年没有这般痛快了?

河伯文士震怒之下,顾不得少年什么国师不国师的了,反驳道:“我隋彬管教女儿,有何不妥?!”

青袍男子在今晚,是第一次主动为属下求情,再次起身,对白衣少年低头祈求:“恳请国师大人不要跟隋彬一般见识。”

女子身形逐渐稳固、面容愈发清晰,最终飘落在堂下,是横山那座青娘娘庙中所祭祀的女子,曾经跟林守一下过棋,最后被白衣少年要求于禄敬了一炷香。

青袍男子喝了口酒,“后来,她父亲成了我麾下的鬼魅,后来在我推荐下,当上了横山附近一条河流的河伯,不知是隋彬心生愧疚,还是怎的,原本已经快要被罡风、烈日冲散魂魄的怨灵,在隋彬的暗中帮助下,找人修建了一尊泥塑金身,这才得以存活至今。”

死前曾经名为隋彬的文士蓦然大怒,脸色愈发铁青,伸手指向那女子,手指颤颤巍巍,儒雅脸庞变得极其狰狞,“不知廉耻的孽障,你还有脸面离开横山?忘记你的誓言了吗?真是孽障,负家国负忠孝,万般辜负的孽障!”

青袍男子站在堂下,正在以水法神通驱散满身血迹和血腥味。那些大水府妙龄婢女,无论是寒食江的落水鬼,还是活人,都已被青袍男子解决干净。君不密则失臣,事不密则失身。这么点道理,青袍男子威震黄庭国北部十八条江水,将这块小江山打造得铁桶一块,对此当然深有体会。

他伸手指了指那个战战兢兢的灵韵派叛徒,“此人被我稍稍威逼利诱……”

低头弯腰的青袍男子沉声道:“愿为国师大人效死!”

这位脸色黑青的文士,在白衣少年的眼皮子底下,弯腰拿起酒杯,喝了口酒,这才重新说道:“那魏礼有野心又有本事,靠自己走到郡守高位,还愿意低头隐忍,这样的人,一旦脱离掌控,当了刺史,以后入京为官高升为一部主官,尤其是礼部,成了黄庭国皇帝的嫡系心腹,加上早年在地方上积攒了一肚子委屈,就不怕他一发狠,矛头一转,就对准我们这座大水府邸?所以我告诉水神老爷,这种官员可以用,只要此人心胸之中,还有一口……正气,就决不可大用。”

文士笑道:“魏礼很聪明,又不够聪明。如果真的足够聪明,就不会在之前风波里,试图捣糨糊两边讨好,既想着良心上过得去,又想着官运亨通,天底下可没这样的好事,最少我大水府辖境内,不会有。”

女子壮起胆子抬起头,飞快看了一眼儒衫男子的面容,便又头颅低垂,呜咽起来,小声道:“爹,是女儿不孝。”

白衣少年停下脚步,拍了拍这位水神的肩膀,“我那两脚的折损,等到大骊吃下了黄庭国,只会补偿你更多。那张白玉椅子,对你们这一族还算有点用处,送你了。”

青袍男子一阵头大。

两名心腹当中,大水府邸的军师,儒衫文士正襟危坐,既不喝酒也不吃肉,像一尊毫无生气的泥菩萨。那位身材臃肿的拦***,神色萎靡,老老实实坐在位置上,像是被今天这桩惨案给吓到了。

河伯隋彬怒意更甚,“禽兽不如!我隋彬一生光明磊落,我隋氏家风醇正三百年,最后怎会有你这么个孽障!”

少年笑骂道:“呦呵,这马屁功夫,还真有点炉火纯青啊,只可惜老子不吃这一套,滚滚滚。”

唐疆有些犹豫。

走到门槛的时候,白衣少年先看了眼两两无言的父女,才对寒食江水神说道:“你运气比她好多了,有个不这么迂腐刻板的亲爹。”

大水府邸,愁云惨淡,堂下满地的鲜血淋漓。

真身为拦***的胖子一脸茫然。

唐疆迅速起身领命。

青袍男子眼见着那位大骊国师要离去,赶紧尾随其后,轻声问道:“国师大人今夜不在这里休憩?”

他这副腰杆如果再弯个几年,真就要彻底习惯了给人当走狗孙子,估计哪怕大骊的铁骑马蹄,碾碎了黄庭国疆土,他也已经不知道如何堂堂正正做人了吧?

这种不被朝廷认可的淫祠神祇,尤其是女子神位极其低微,道行浅薄,一般情况下,是绝无可能擅自离开地界的。

原本歌舞升平的一座热闹大堂,此时没剩下几个了。

寒食江水神气笑道:“你这隋彬,就这么挖苦自己的救命恩人?当年你的残余魂魄游荡在河水之上,如果不是我将你的阴魂收起,重塑身躯,你这会儿都不知道投胎多少次了。”

那名阴物鬼魅出身的儒衫文士火速起身,恭谨作揖道:“拜见国师大人!”

崔瀺打断这位河伯文士的话语,笑道:“稍稍?这话说得轻巧了,毕竟一样米养百样人,可不是谁都能够像你隋彬,对旧国忠心耿耿,铁骨铮铮,大义当前,慷慨赴死,不但自己死,还要拉着全家人一起死。”

门槛外,那个早已不再年轻的大骊男人,在异国他乡,脚下生风,放声大笑。

白衣少年盘腿坐在椅子上,幸灾乐祸道:“意外不意外?”

堂下儒衫文士微微点头。

“隋彬,不得无礼!你再敢多说一个字,我就打烂你的牙齿!”

文士河伯呆若木鸡。

白衣少年跳下椅子,伸了个懒腰,“走了走了,再不回去就要被人猜疑喽。”

白衣少年点头道:“他老人家,还请我们吃了几顿山野时令佳肴,说实话,比你这大鱼大肉搭配庸脂俗粉,要好太多了。”

白衣少年说道:“这么大杀气,我害怕。”

白衣少年斜眼看着儒衫文士,“好一个诛心。你如果当年不是做官,而是去山上修行,说不定有希望跻身第十境。”

青袍男子愈发低眉顺眼,“国师大人已经见过我父亲了?”

崔瀺一手托着腮帮,一手屈指敲击椅把手,缓缓道:“大骊之前吞并北部各国,讲究一个势如破竹,不降者杀无赦,宋长镜率军屠城、挖万人坑的事情没少做,这是立威。可是接下来南下,就不能这么一味痛快了,黄庭国是第一个较大的拦路石,所以不能搞成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毕竟整个宝瓶洲观湖书院以北、大骊野夫关以南的王朝邦国,都盯着事态的发展呢。魏礼这种忠臣孝子,以后会越来越多,关键就看是魏礼这拨人,占据一个国家的庙堂要津更多,还是那位别驾之流更多了,不同的情况,大骊边军的攻势,就会有轻重、急缓之别。”

年轻女子看到文士后,满脸惶恐惊惧,怯生生道:“爹……”

少年将那一截燃烧大半的香火,立在空中,悬停静止,然后打了个响指。

崔瀺转头对唐疆说道:“回去后,不用画蛇添足,你和其余谍子死士,继续蛰伏便是。”

他最后顺着水流,来到老城隍旧址的那座水井底下,他没有立即去往近在咫尺的秋芦客栈,而是停下了身形,长久时间的一动不动。

白衣少年双手负后,站在井中抬头观天。

井口那边,突然有人开口询问:“你怎么不上来?”

白衣少年笑道:“我不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