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萩原之战(1/2)

第220章 萩原之战

而位于筑前藩东侧的丰前藩则更加合适一些,丰前藩与筑前藩相连,小仓城就位于丰前藩的西侧,紧邻筑前藩与丰前藩的交界,而且丰前藩也正好位于九州岛的东北角,后方靠海,如果此战不利,完全可以渡海后撤,明军在此地无船,必然无法前来追击。

主意已定,倭国大军在德川家光的率领下从江户出发开始西征,沿途又有不少令制国的小股部队加入,等倭国大军赶到周防藩的时候,二十万大军已经变成了二十二万人,德川家光更认为此战有如神助,必能取胜。

周防藩与丰前藩隔海相望,若是想走陆路过去,则需要从长门藩绕行,然而此时明军已经开始从筑前藩发兵,北上开始攻打长门藩了。

德川家光眼看从长门藩绕行前往丰前藩无望,索性改变主意,打算与明军在长门藩的萩之城前与明军决战。

周防藩和长门藩合称长州藩,按照倭国的说法,周防藩和长门藩这样的令制国也可以叫周防国和长门国,而两国同属于长州藩,因为长州藩乃是毛利氏的领地,所以也叫毛利藩。

长州藩的现任藩主是毛利秀元,是当年丰臣秀吉手下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辉元的养子,参与过文禄庆长之役、关原之战和大阪之战,可以说是实战经验相当丰富了,而且从德川家康开始给德川家效力,至今也算三朝老臣了,现任德川家光的御咄众。

也恰恰因为毛利秀元是一位沙场老将,又曾经在朝鲜与明军交过手,所以他更清楚明军的实力,也很清楚此战倭国的胜算几乎是渺茫的。

因而,如今他虽然看似心甘情愿地把主城萩之城让出来,作为倭国大军的驻扎地,作为与明军交战的主阵地,但却已经暗中派人把家眷和财物都运往了江户。

然而德川家光却对此完全不知情,他还依然信赖和依仗着毛利秀元,甚至因为毛利秀元曾经参与过文禄庆长之役,有过与明军交手的经验,德川家光还把毛利秀元任命为先锋大将,让毛利秀元去指挥作战。

然而毛利秀元根本就没有与明军作战的心气儿,如今仗还没有开打,毛利秀元便已经开始想着战败之后如何脱身的问题了。

李邦华听了这话不禁朗声大笑,“郑将军啊,本官虽然说我军援军已到,但却也没说那援军是赶来此地的啊?”

虽然火铳传入倭国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因为国力有限,便是幕府的直属部队,也不过只有火铳足轻三四千名,算是备用的鸟铳,也不过是五六千杆那样。

李邦华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说道:“所以郑将军,你且放心与这倭军决战,便是这倭军仗着人多势众,可以与我明军打个难舍难分,一旦他们后方遇袭的消息传到,倭军必将军心大乱,随之溃败!”

等到明军的炮兵们准备好了之后,郑芝龙当即一挥令旗,上百门钢铁巨炮齐射,倭军闻声顿时都紧张了起来,纷纷一脸警惕地朝明军阵地方向望去。

相较而言,明军这边的人数就显得少得多了,但是阵地上安放的火炮数量便是倭军的数倍了,而且除了炮兵之外,列阵的明军中也有上万人手端着火铳,装备堪称精良。

若是真等到问题凸显出来的时候,很可能明军已经因此而吃到苦头了,要知道,当年丰臣秀吉率军攻打朝鲜还足有十四五万兵马呢,明军要打比朝鲜强得多的倭国,怎么能连十万兵力都舍不得投入呢?

好在现在终于听到李邦华说朝廷派出的援军就要到了,郑芝龙顿时心中的石头便落了地,同时也感到十分惊喜,朝廷总归还是派出了援军,只要明军的兵力劣势得到弥补,击败倭国就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还不等倭军从震惊中缓过神来,明军阵地的炮声再次响起,第二步炮击来了,明军的炮弹主要还是瞄准的倭军的竹排盾阵地,周边的士兵又一次伤亡惨重。

郑芝龙顿时大惊失色,赶忙将消息报告给了李邦华,而李邦华在听说此事之后,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担忧来,毕竟如今明军与倭国军队交手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基本上就是碾压性质的。

郑芝龙这下可终于放了心了,马上从李邦华的帅帐中走出,挥舞令旗,指挥明军准备与倭军开战。

倭军这边,二十二万大军已经在萩之城前列阵,其中五万人守于萩之城中,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坐镇于城楼之上,毛利秀元身穿盔甲在前线指挥作战。

所以即便听说倭国集结了二十二万兵马,李邦华也没有任何担忧,如今在筑前藩的明军虽然只有三万人,但是加上他们手上的上百门钢铁巨炮和五千门虎蹲炮,以及上万杆火铳,李邦华保证他们至少可以做到以一敌十,所以倭国便是真有三十万兵马,李邦华也有战胜他们的把握。

各令制国的军队中的火铳足轻数量就更少了,火铳数量也少得可怜。

但或许是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能打这么远的大炮,此事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以至于这些倭国士兵即便已经看到了明军的炮弹朝着自己飞了过来,却一个个只是面容呆滞地望着朝自己飞来的炮弹,却没有一个人惊慌逃窜。

郑芝龙用望远镜望了望对面倭军的情况,尤其是倭军的装备,大炮不过几百门,最好的也是那种已经被明军淘汰了的老式红夷大炮,火铳就更不用说了,都是鸟铳,而且总共也不足一万杆。

眼看大战一触即发,郑芝龙终于憋不住了,跑去找了一趟李邦华,施礼问道:“军门大人,如今我军与倭军即将开战,不知朝廷的援军何时才能赶到啊!”

因为两军阵地相隔三四里,所以倭军虽然提起了警惕,但是并没有想到明军的大炮可以打得了这么远,只是认为这是明军开始进攻的令炮。

但是不得不说,倭国的竹排盾还是很好用的,因为竹排盾很厚,便是明军的火铳也是不容易将其打穿的,倭国的士兵若是依靠竹排盾接近了明军阵地,那么明军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伤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