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削藩(1/2)
第248章 削藩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注意力也逐渐从此事上面转移了,朝廷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各项事务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到了年底的时候,户部报上来的赋税收入总额已经高达七千万两白银,这样的天文数字是大明开国以来都从未有过的,这自然是得益于朱天启这些年来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从赋税改革推行以来,工商税的收入便连年攀升,而后盐、铁、矿等行业开放私营,虽然前期盐铁矿上面的收入有所衰减,但是转年便飙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加之朝廷对酒、茶、行业的介入和管理,也给朝廷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国营厂的产量水平越来越高,在质量上也完全碾压私营工商户,而且价格方面却与私营商品基本持平,逐渐对市场形成了垄断,每年给朝廷带来了数以千万计的财政收入。
另外一个收入大项便是来自于海关,大明推行海事改革之后,取消了海禁,大明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因为有了规范的海关政策,关税收入自然也就不再如同之前的市舶司那样只能征收回来九牛一毛的银子,给大明带来的财政收入在整体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当然,除了这些账面上的赋税收入,还有一些其他的进项,比如西伯利亚的毛皮和木材,倭国的银矿和铜矿,张国纪和张十里经营的海运贸易公司,给大明带来的收入都是十分可观的。
可是即便大明的收入这些年来是翻了好几番,但是大明的支出也是连年攀升的,毕竟不论是建厂、造船还是修铁路,事事都得钱,而且还都是大钱,所以即便朝廷如今有钱了,也不能太过挥霍,该省钱的地方还是要省钱的,比如对藩王的供给。
大明对于藩王们的供养支出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甚至对于大明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负担,而且这个负担越是往后走便越加沉重,原因无他,因为皇室成员越来越多,藩王自然也就越来越多,藩王们的子孙也越来越多了。
按照大明的祖制,这些藩王们不允许做官,经商,以及从事任何工作,只准在家混吃等死,这对于大明朝廷的稳定来说或许是个很好的办法,但是朝廷要养着这么多闲人,财政方面也得吃得消啊。
虽然如今大明在朱天启的一番操作下,财政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但是朱天启也不允许朝廷每年要这么多冤枉钱去供养闲人。
亲王的孩子除了嫡长子继承亲王之外,其余的会被封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位,其余的被封为将军,当然,这个“将军”就是个空衔,没有实权,只代表朝廷供给钱粮的标准。
到了如今,皇室宗亲的数量已经数以十万计了,朝廷每年为了供养这些皇室宗亲所需费的钱粮数目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天文数字,更不要说这些皇室宗亲在自己的地盘悄悄搞自己的产业,兼并土地,私下经商,给当地百姓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给朝廷带来的损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