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生子当如张一凡也(1/2)
第185章 生子当如张一凡也
随后,朱标便把张一凡给他讲得老百姓喜欢简化字的事情,给他爹说了一遍。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如能简化字却又不影响字的原本意思,不会混淆字,那确实是可以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是回想了下朱标之前所说得几个内容,然后才说道:“全民识字这一块的相关事情,你也写一个详细的出来。”
“是,父皇!”朱标听了,高兴地回答道。
他知道,他父皇该是能接受这个提议,便又对朱元璋说道:“父皇,您是不知道,一凡在他那个武备堂也在推广识字,还教他们算数,别得不说,就只是火炮发射这一块,儿臣就感觉他们会比一般将士厉害多了!什么三点一线,拇指测距法,表杆测距法,都是一套套的,只是可惜还没有火炮实际操作,要不然就能知道到底有多厉害了!”
“哦?”朱元璋一听,有点意外道,“听你这么说,那个武备堂的军卒,火炮真能打得准?”
朱标听了,无奈地提醒道:“他们没有火炮可以演练,但是儿臣看出,该是真能准一点。”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又补充道:“还有,一凡说他们识字明理之后,会比不识字的更能征善战……”
说着,他把张一凡当初和蓝玉的对话都给讲述了一遍。
朱元璋听了,眼睛发亮道:“既然如此,那就叫他们都来京师看看,刚好那种轰夷大炮已经有七八门打造出来了。让他们尽快来京师。如果火炮打得好,就可以一起派往边关。”
朱标听了,略微有些失望。他是比较赞成自己妹夫的建议,但是父皇最大,只能父皇说了算。
一如儿子所说,青苗法的好坏,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他看来,这些番邦小国,要么有海拦着,要么山高路陡,还都是化外之民,他去这个心思实在没必要,甚至还打算给子孙定规矩,把番邦小国列为不征之国,不让子孙对他们动刀兵,免得得不偿失。
他如此,宰相胡惟庸也同样如此,先是难以置信,再三确认知道香山县比之前传言还要好时,硬是愣了很久。
李琪虽然不甘心,可他已经被李善长教训了多次,就是头驴,也知道不能和他爹顶嘴,便只能先这样了。
等到方孝儒出宫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如同当时李善长所猜测的,朱元璋虽然相信朱标,但是,他还是要从其他人那边再次核实香山县的情况。
没错,胡惟庸喜欢养猴子,还让那些猴子都穿上衣裳,训练他们倒茶倒水。
香山县的消息,在京师传开,引发了很多人的议论。这一次,很多人就相信了。
治国治民之术,强国富民之法,这是大道!诗词歌赋,相对来说,就是小道了。
第二天一早的时候,朱元璋又召见了宋濂,同样问他有关香山县的事情。
在朱标说完之后,朱元璋皱着眉头,缓缓地说道:“一凡说得没错,这个事情必须要重视,得抓起来才行。”
不过,他毕竟是皇帝,轻易不好离京,这个想法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在问了朱标,没有别的事情之后,他就让朱标去休息了。而他自己,则提笔开始写起字来。
此时,朱元璋都听得有点意外。宋濂可是元末明初三大文豪之一,他竟然如此推崇自己的女婿,该是香山县的一切,太过震惊他了吧!
朱元璋可是记得,当初自己点驸马的时候,宋濂也在。张一凡做出了那首词,宋濂确实也是欣赏,但是远不到如今这个态度。
………………
原本这是他在内心的隐忧,如今听到朱标所说,几乎是下意识地,他就想武备堂的那些军卒有出息。要是有可能的话,朱元璋就打算栽培他们,而后推广武备堂的做法。
此时,他经过确认之后,收敛了下表情,对心腹说道:“这次辛苦伱了,自己去领赏吧!”
“谢老爷!”
胡惟庸想得烦躁了,便去院子里散心,看看他心爱的猴子。
当时在香山县藏书阁的闲书话题中引出的舆论控制对话,朱标都给他爹转述了起来。
于是,就这么的,从前偏僻之地的香山县,名声传开,几乎成了大明朝名气最大的一个县了。
朱标听了,本来想说没有了,不过马上又想起来时候的事情,便对朱元璋又说了南洋的调查结果,以及张一凡的建议,说进贡亏本,不能持久,不如做买卖的好。
“冤枉啊,少爷。老爷,小人所说句句属实,一点都不敢夸张。要不然,少爷,老爷,您亲自去瞧瞧好了。小人敢保证,香山县确实如此的!”
当然了,他和朱标毕竟是两个人,虽然去了同一个地方,但是看到的,体会更深的,肯定是有所区别的。但是总体上来说,那也大差不差。
得到的结论,当然是没有例外,那就是一个字:好!二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这事儿不急,等他搞个一年看看情况再定吧!”
在朱元璋了解香山县的时间段内,京师上上下下的人,也同样是在打听香山县的情况。
总之,香山县的一切,真得是让他认为,是旷古未有之奇迹!
韩国公府内,李善长就震惊了,再三确认道:“当真?”
朱元璋一开始还不在意,可听到后来,表情顿时严肃起来了。
宋濂一听皇帝问这话,哪怕他都年纪一大把了,也立刻露出了激动之色,当即奏道:“陛下,老臣得此香山县一行,真不枉此生也!”
说着,他就从他这个角度,巴拉巴拉地给朱元璋汇报了起来。言语之间,同样充满了敬佩之意。
这个意思是,朝廷层面,还是以前的态度。香山县是特区,就不管了。
在宋濂退下之后,朱标又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从他这个角度,又一次了解香山县的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