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一套组合拳(1/2)

第186章 一套组合拳

朱元璋下旨,早朝时间,推迟半个时辰,令百官准备妥当诸事,神清气爽以议事。

这道旨意一下,顿时让京师的官员全都非常意外。

要知道,洪武皇帝的勤政,那是出了名的,连带着要求他们上早朝,那都是天还黑着就得起床。

本来以为这种苦逼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结果没想到,洪武皇帝竟然大发善心,让他们推迟了半个时辰再早朝。

这也就是说,不用摸黑上早朝了,这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么?

好奇之下,自然是有人八卦,最终听到的消息,是说太子从香山县归来,参考香山县的做事方式,给皇帝的谏言被采纳了。

这么一来,京师官员都不由得感激太子殿下,顺带感激那位远在香山县的驸马,终于干了一件好事,当年大殿上怼他们的事情,就不计较了!

当然,其实也是驸马地位尊贵,不是他们能怼得起的了。

京师官员还在欢喜呢,洪武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令天下臣民言事实封直达御前。

当然了,这道旨意是针对中书省的,主要就是宰相胡惟庸。朱元璋在旨意中说,“清明之朝,耳目外通;昏暗之世,聪明内蔽。外通则下无壅遏,内蔽则上如聋瞽。国家治与不治,实关于此。我常担心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所以广言路以求直言。其奏言论事,我皆虚心以纳。尽管如此,还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所闻不广。你们应令天下臣民,凡愿上书奏言的,实封之后,直接送到我这里。我将一一阅览,择其善者付诸实施。”

他也是高兴,便笑着对他们说道:“你们此去京师,一定要记得,把你们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记住,皇上什么样的精锐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我们武备堂出来的你们。你们应该知道,你们和普通大明军人的不同点在哪里,发挥出你们的长处,体现出你们的长处,让皇上看看你们的不同,懂了么?”

但是,那个邓愈就不同了,不但是卫国公,还是什么中宰相,到底这宰相以谁为尊,就不好说了。

事情到了这里,有人就感觉这个好像有什么地方比较熟悉的了。

当前朝局,如果说,只是汪广洋担任右宰相,他其实还不在意的。

“我家老三要进京面圣去了,来来来,不要客气,瓜子尽管吃!”

就见他们排成了整齐的队列,走向张一凡这边停下。

捷报飞传,说卫国公邓愈征讨吐蕃,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

随后,有人就想起来了,这不就是香山县幕客在做得那套做法么?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差不差吧?

香山县的事情,已经成为京师的热门,很多人都有了解。被人一提醒之后,很多人对比之下发现,还真得有七层相似之处。

“千户所还招人么?我家小子就挺喜欢当兵的。”

要是没有驸马的话,他们就只会在香山县这里默默无名,承受原来的马典史压榨,就这么悲催地过一辈子。

邓愈是武将没错,但是也管民事,他征战天下时,安民举措也是有目共睹的,当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在有此军功之下,并不突兀。甚至他一入中书省,以他在大明朝开国功臣中的资格,就能力压胡惟庸了。

胡惟庸顿时非常郁闷,自然是十万个不高兴的。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呢,朱元璋第三道旨意下来了。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事情还没完。

这是以锻炼太子的名义,进一步落实宰相的决断之权上交的事情。说起来,就是为了天下。

朱元璋公开对皇太子朱标说:“人君治天下,日有万机。一事之得,天下蒙其利;一事之失,天下受其害。自古以来,创业之君,历涉勤事,达于人情、周于物理。所以处事之际,很少失误。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日练达,临政之时,很难避免失误。因此,我特命你每天听断诸司启事,以便练习国政。要记住,惟仁则不失于躁暴,惟明则不惑于邪佞,惟勤则不溺于安逸,惟断则不牵于文法。凡此皆以一心为之权度。我自有天下以来,未赏暇逸,惟恐处事稍有不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这些你都亲自看见,若能体而行之,乃为天下之福。”

正在这时,欢呼声突然响了起来,却是武备堂的学员,听到戚祥的消息了。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改变无所谓。可对胡惟庸来说,那是最不甘心的了。

武备堂的将士,如果能入朱元璋的法眼,被他肯定,那么就可以确信,以后武备堂的模式,必然会在大明朝推广开来。

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发愁之际,想着这些事情都是香山县那边引起的,胡惟庸原本就看张一凡不顺眼,此时,便终于又一次恨上了。

张一凡看到他那表情,便知道他在想什么,就笑着对他说道:“圣旨中提到伱了,你是武备堂教头,就由你带队,前往京师接受我父皇检阅!”

可此时,他听到张一凡的这番话,虎目中有晶莹反光,忽然双膝跪地,抱拳郑重一礼道:“罪人此生,永记驸马教导!”

当然了,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甚至连张一凡也不知道,都是后世的人用马后炮的思路,才确认这道旨意的重要性和对华夏的意义。

并且,他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在江阴的朱棣,告诉他这个事情,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京师看看这些武备堂的将士怎么样?

虽然这时候的张一凡,其实才十七岁,马上到十八岁的年龄,可在他的眼里,这些武备堂的将士,可是他的孩子,有点类似要高考的那种。

“不知道么?我家老大是武备堂的,被皇上看中,要去京师比试了!哈哈,你知道了吧?”

“……”

事实上,不要说他们了,就连张一凡,都是相当重视他们这次进京的机会。

戚祥一听,顿时大喜。

驸马到来,戚祥和朱亮祖便立刻赶去迎接,还没到门口,就见到了笑容满面的张一凡。

可邓愈被封为中宰相,还会以左为尊么?按道理来说,也该中间这位最大吧?

心情不好之下,他那个喜欢飙车的儿子就遭殃了,被勒令禁足,连带着院子里的猢狲都让胡惟庸看了烦。

朱亮祖一听,一颗心顿时放进了肚子,当即大喜过望,连忙向张一凡郑重一礼道:“驸马此恩此德,罪人没齿难忘!”

不用说,肯定是看在驸马的面子上,皇帝才会给自己这个机会,重新来过了!

张一凡听了,看着他对自己的毕恭毕敬,感恩戴德的样子,不由得脑海中想起了这个朱亮祖在刚见面时候的威风八面,还有后来的盛气凌人,不但不听劝,还想拿捏自己,就算落魄了,还想犟的一幕幕,心中不由得很是有点感慨。

做那么多的准备,不代表张一凡没有信心。特别是以后,更会是火器的天下。而火器,比如火炮,更是技术兵种,就适合武备堂出来的这些文化兵!

张一凡相信,这些武备堂的将士,肯定会有出息的,至少这次去京师,该是能让老丈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经过这一次劫难,该是有长进了,不再是以前那种居高自傲的莽夫了。

几乎是一下子,香山县想要当兵的年轻人,就一下多了好多。也有很多人家,舍得让自己孩子去从军了。

于是,他不但操心这些武备堂将士的行头,特意写信给蓝玉,让蓝玉那边调拨代步的战马,衣军装等等。

“……”

此时此刻,张一凡的年龄,已经被他忽视。张一凡的一番话,对他来说,便是金玉良言。

他的话音一落,五十个武备堂的将士,同时动作,整齐如一,向张一凡敬了军中礼节。

说一句鱼跃龙门,不为过!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驸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