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2/2)
张一凡听了,当即跟着他一起笑了起来,虽然有点绕口,但就是这么一回事。蒸汽机,就是提供动力的。
以前西方是没有丝绸的,后来据说是一个传教士把蚕偷偷藏在拐杖的手柄中带了出去。当然,张一凡当初也没有去考证,只是听说。
以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又被张一凡多多少少都有影响,他一下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那就是以前的中原王朝之所以是那样对付藩国的手段,就是因为大炮的射程不够!
这么想着,朱元璋一下来了兴趣,便看着张一凡问道:“那你说,我们大明朝的大炮射程,能达多远?”
有了镗床,基本上就能解决蒸汽机漏气的问题。或者说,蒸汽机漏气便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当然,最好是再有橡胶加以密封,那样热效率会更高。没有橡胶的话,丝绸也能将就下。
朱标:“……”
此时,他就用模型给朱元璋和朱标讲解活塞这部分的能量效率问题。说实话,这其实并不难懂,类似的事情,生活中都常见。
而朱标心中,却是暗道果然没有料错!
听到这话,朱标当即呵呵笑道:“再以后,便是这蒸汽机驱动打造蒸汽机了?”
历史上的蒸汽机发明,那是一步步改良出来的。从最原始的蒸汽机到瓦特改良后实用的蒸汽机,至少上百年的时间。
可谁知,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朱元璋打断道:“那也不行,只是这事儿不好处理,毕竟是他国,和他们讲道理去,一来一回都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
专利这个事情,张一凡去香山县担任县令的时候,就已经提过。不过朱元璋忙,专利这种事情,以前朝廷并没有出面过,因此,就放着并没有处理。
在朱元璋的脑海中,那都出了他的掌控了,该是没办法的!
这样的念头,可能在他刚登基称帝的时候不会有。但是,他在称帝之后向倭国派出了使者,结果人家压根不给他面子,把使者都砍了。
不过张一凡知道这个过程,当然不可能去复制蒸汽机发明的每个步骤,提前一步到位,至少关键部件都一起做出来,才是一个真正穿越人士会做的事情。
新式火炮已经有了,虽然有这个工具能加快火炮的打造,是个好事,可对此时的朱元璋来说,他更期待那个能让大明朝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东西。
不过这些事情,张一凡并没有给朱元璋和朱标说,此时他借这个机会,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道:“父皇,大哥,这个镗床工具,是非常实用的,也很容易被人模仿去。您看,我和这些工匠这些天一直在忙这个事情,好不容易打造出了工具,如果被别人直接学了去用,您说,这会不会打击我这个发明人的积极性,以后也不想搞这些发明,就等着别人发明出来抄就好了?”
虽然他目前其实并没有关注海外,重心还是让大明朝休养生息的同时,把最大的敌人,蒙元给彻底干翻。可是,听到张一凡的这个举例,想着钱财流失,他自然也是不乐意的。
朱元璋一听,就知道张一凡想说什么,便对他说道:“你是想说专利的事情?”
呵呵,放心还跑来视察!
朱元璋回过神来,当即咳嗽一声道:“一凡啊,高丽一战虽然是赢了,可也只是特例而已,你不要以为其他番邦就能那么容易征服的。一旦动刀兵,不知道消耗多少钱粮,并且,还不止是如此,山高路远……”
张一凡听到他的顾虑,便没再说之前的话题,而是顺着朱元璋的话说道:“这个好办,所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只要我们大明朝的武力足够强大,外国不听话,直接收拾便是。如果我们大明朝的武力不行的话,就算有道理,人家也不会听,毕竟都是利益!”
“是啊,一凡!”朱标听了,也跟着点头附和道,“是不是那个东西很难造,遇到难题了,所以你就先做其他了?”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又有点疑惑地问道:“如果真得被番邦给学了去,那能怎么办?”
张一凡听了,想也不想便道:“日月所照,皆要听从我大明朝的律令,敢犯我大明朝律法,侵犯我大明朝利益的,虽远必诛!”
朱元璋:“……”
不过此时,朱元璋看着眼前的这台镗床,点点头说道:“说得没错,虽然我知道你其实是不在意自己的学问被别人学了去,但是这番话还是有道理的。”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却又说道:“不过你放心好了,你的这些东西,谁要敢仿造,我就抄他的家,杀他的人,看有谁敢仿造?”
这不,朱元璋和朱标听了,都是在点头,表示他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说到这里,他便示意边上站着的一个工匠,拿过来了一个小巧的模型,然后来到朱元璋和朱标面前,向他们解释道:“父皇,大哥,这个就是蒸汽机其中一个关键的部件。您看,这下面烧水,蒸汽会推动这个活塞往外推。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活塞这里必须要尽可能光滑闭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效率……”
朱标听着他爹的话,看着张一凡,他忽然有种感觉,自己这个大妹夫,绝对不会轻易被父皇说服的。
张一凡在边上不时解释一句,看到工匠示范完了,便又说道:“为了提高精度,他们刚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直到达到所需的尺寸和光滑度。”
张一凡这边,继续对朱元璋说道:“外国人要是能偷去的东西,必然是好东西才会如此。举个例子,我们大明朝的丝绸、瓷器闻名于外,每年买卖这丝绸和瓷器的钱都不知道有多少。外国人肯定会羡慕,如果偷学去了这些,那大明朝会损失多少钱财?”
听到这话,朱元璋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认真思考了下,然后才说道:“这方面,没有前例可参考,要不,就你写一份,我看看要是可以,那就那么办,这样总可以吧?”
不过随之,朱元璋也疑惑了,当即也对张一凡说道:“你不是在打造那个烧水的机器么?怎么忽然想到做这个东西,要去改造火炮流程了?”
这个大炮射程,显然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
对于这一点,张一凡自然明白。如果说,之前所说得虽远必诛,其实是一种愿望来的话,那么此时朱元璋询问大炮射程,那就是真得考虑实际影响能有多远了。
这时候的人看不到有多远,可张一凡根据历史,是很容易回答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