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为大将军贺(2/2)

因此今天收到了蜀汉国投降的消息,郭太后自然十分喜悦!!她只不过是克制住了情绪,不然在东堂上便会笑出声。

然后神色凝重的人都没有吭声。在东堂这种地方、言论多少得上台面,夏侯玄能说什么??难道反倒要怪秦亮、不该灭掉蜀汉国吗?

郭太后待到大家道贺得差不多了,张欢他们也展示过了画,她便开口道:“两天后大朝,卿等来贺陛下罢。”

至于大将军获得宏大的灭国之功,要该怎么收场?许多人表现得也很淡定!因为大将军秦亮、早已是大權在握的朝廷辅政大臣,不至于回来后就开始動乱争斗,搞得鸡犬不宁,或是殃及池鱼!

只有夏侯玄等少数人,似乎心事重重的样子。

大臣们遂一起稽首道:“臣等谢恩,请命告退。”

令狐愚的声音道:“只是数年前,国家尚处于外忧内困之中。而今蜀汉既灭,我朝在外、对东吴成夹击之势,朝内则修以德政,又有大将军辅政,殿下陛下可无忧矣。”

好在秦亮的付出与冒险,并非没有回报!

若非秦亮的所作所为,在朝廷里有了极大的威望与威慑力,士族大臣们肯定不愿意认可、秦亮那样出身的人!!就像先前郭太后坐在正位,人们在下面稽首叩拜,看起来是她处于尊位;不过实际上、反是郭太后忌惮他们。

但无论如何,现在总算是过去了!!郭太后也终于可以安下心,慢慢等待他回来。

……朝臣们也都走到了太极殿庭院里,三五成群地陆续朝阅门那边走。一起从南边离开庭院之后,大伙才会分道扬镳、各自回当值的府寺。

秦亮在洛阳时判断得没错,魏国士族官员、对于蜀汉政權有很深的敌意。那蜀汉朝廷自称汉朝的继承者,如今被迫向大魏表忠,实际上也是公开认可了、魏朝诸公卿正大光明的名分。

不管是秦亮的盟友,如王广令狐愚等人,还是一些原来就在朝为官、中立的大臣,听到念降表都是一脸受用。刚才道贺之时,人们的声音也很响亮。

郭太后脸上也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一面用庄重的声音回应“举国同贺”,一面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观察着诸公卿的神情。

其实他们自始至终都明白、一旦秦亮据有灭国之功,事情十分严重。但是夏侯玄等人、在秦亮发动伐蜀战争之时,甚至直到听闻剑阁战役的消息之前,显然并不认为、魏军竟能直接灭掉蜀汉!

从出兵到现在,也就三个多月时间而已。不怪他们心里准备不足,甚至当堂把情绪流露到了脸上。

不过她清楚,秦亮须要那么做,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就像在扬州起兵、仿佛以卵击石一样,不为不行!

郭太后瞧了一会,轻轻扭转上身,看了一眼身边的齐王妃。齐王妃也在目不转睛地、引项观摩画卷,她的脸颊微微有点红,好像有点出神地想着什么。甄瑶对于蜀汉灭亡、感受应该更为惊奇,她才十几岁,出生就知道这世上有一个蜀汉国、且是魏国的巨大威胁。

有时候,图画确实比文章或言语的描述、更为直观。此刻郭太后才有一种豁然之感,仿佛亲眼看到了蜀汉国已经覆灭了!

再看落款,原来是大将军府属官钟会。不愧是颍川钟氏,确实颇有才能,精于书法、却照样能绘画。

数人顿时相互对视,光禄勋郑冲抬起头,朝走在前面的车骑将军、领军将军等观望了一下,嘴唇动了一下却未开口。

郭太后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嘴上说再多、也于事无补,光说有什么用,自己又没法直接给他!她每次叮嘱、也只得适可而止,倒好像客套话似的。其实郭太后是真的想那么说,挂念之心、便是字面意思。

太常羊耽转过头看了一眼郑冲,痛快地把话说了出来:“此事须陛下出面,而今则应先听太后之意。”

现在大家只要照规矩做事、说话就行了,品行操守上便过得去,没什么可担忧的。郑冲不就是想说这样的规矩,有什么不能言语?

果然郑冲附和道:“羊公言之有理,封王赏爵乃皇室恩惠。”

秦朗的情绪似乎仍未平复,当即感慨道:“不到三个月,便能突破剑阁之险,攻灭了蜀汉国。幸得仲明生在魏国,不然像画里那样、跪在地上哭的人,指不定是诸公!”

他这么一说,几个人便能立刻想象出画中的场景。不过秦朗是太祖养子、竟看不出一点忧虑之色,终究还是姓秦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