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拆家还是做善事(1/2)
对此,苏石只是以为这一切都是福康公主的原因,并未多想,可是直到身后的楼阳把一小坛只有斤重的烧刀子放在苗休面前的时候,对方依然是一幅不急不缓的模样。
“好,酒就放在这里了,随后就会放入到我们苗家酒铺之中,一定可以赚钱的。”并没有要打开看的意思,苗休只是瞄了一眼之后,便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这一切弄的苏石有些不解。
货到了,不是应该验验货的吗?
这个烧刀子,他可是连福康公主都没有给看过的,毕竟这东西不是小孩子喝的。
即是福康公主都不知道烧刀子的好处和威力,她又如何说给苗家人听?
苗家人怎么就这样相信自已,酒都不看,就说可以赚钱呢?
想想实在是不解,苏石便几次想要问出,但都被苗休拿话给打断了。
两人就这样,一聊就是一个多时辰,眼看着苗休似是翻来复去就是那些场面上的话,已经没有了什么新意之后,苏石便知道是自已离开的时候,不然就真要讨人嫌了。
苏石礼貌的告辞。
苗休热情的相送。
这位少爷到底图的是什么?
周全想不通,也不理解。有这些钱自已做点什么不好,自已不香吗?
这样的流民,一个弄不好,一旦被有心人利用,那便会成为滔天之势,继而变成了滔天之祸事。
周全也是贫苦人家出身,只不过因为头脑活泛,这才熬出了头。但他骨子里还是很同情穷人的。
就这样,又向西走了五里之地,已然可以看到一些穿着褴褛的流民的身影。
要说宋朝还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朝代。
可在封建王朝之中,谁来保障这些流民,谁又能真的关心他们呢?
“少爷,您找小的。”一见面,周全就是连忙的请安,脸上带着讨好般的笑意。
即把这些流民从自已的眼皮子底下轰走,赶去其它的地方,所谓眼不见为净就是这个道理了。
像是水、旱、虫、蝗、冰雹、地震、风灾、霜雪灾、疫灾等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农业歉收和随之而来的饥饿死亡。
远的不讲,就说京城汴梁附近,北宋期间共有干旱162次、雨涝81次、寒冷也有45次之多。平均下来,一年就有一到两次的大灾,小灾更是无数。
如今的苏石想的就是如何的立足,如何的保护好爹娘,如何让他们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出来,被所有人接受。至于其它的为民大事,还是让那些不怕死的人去做吧。
有感于山后王庄的事情,苏石心中有了一个自已的想法。
即然当初救下山后王庄的流民可以得到信仰点,那他现在也想试一试,去救其它人会不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一边与周全聊着天,一边就出了内城,出了南熏门,然后按着周全的指点,并没有在继续向南,而是折了一个方向向西而去。
苏石没有理会周全,而是让人把马车上的用于盖粥棚的东西都卸了下来,可这似乎还是怀水车薪,毕竟这里的流民数量远超出苏石之前的想像。
“少爷要做善事?”周全听闻之后有些惊讶的问着。
有钱人拥有着抵抗灾害的能力,大不了就勒紧些腰带过日子。可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一旦天灾出现,他们往往就会倾家荡产,接下来就是为了活命而四处游走,成为了流民的主力。
苏石可不会去搞什么变法,这就等于是要与多数即得利益者为敌,那样的话,一个不小心就会站在风口浪尖上,被人给吞没了。
的确,有了系统之后,苏石还真没有把钱当过钱,他要的是更多的信仰点。
经上一次的事情之后,周全被苏石的大方给震到了。
周全明白了苏石的意思,但对于做多大的善事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便问道:“但不知道少爷准备拿出多少的银钱来?”
像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初衷之一就是贷款给农民,增加他们防压抗灾的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