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我们不能在战局之外(1/2)
第865章 我们不能在战局之外
当天晚上,官山东南方的草原上,风平浪静。
王守仁并没有留在营地里蹲守。
要休息好必须得注意防风,故此明军营地并没有设置在高处,同时还要保证水源供给……毕竟大冬天的,没什么比将士喝口热水保持体力更加重要……
全军屯驻在相对低洼的河谷地带,北面四五里外耸立的山峰,阻挡了呼啸的北风,在王守仁看来这是无奈中的必要选择。
只是如此一来,地势上大明军队天然就落于下风。
但凡鞑靼人集合起来发起突袭,面对自高处快速扑来的鞑靼骑兵,明军能不能抵御得住,存在严重问题。
可是知道明军火器厉害的鞑靼人,似乎并没有对决的打算,只是派出大批游骑,在远处游弋,时刻警惕王守仁所部的反应。
如今双方都打起了明牌!
你知道我的营地所在,我也清楚你扎营的地方,大家摆开了车马炮,装都不装了。
总之,我们就这么点儿人,你们要想打,我们就奉陪到底!
反正我们不走了!
至少……让我们搞清楚局势再说。
是夜王守仁一直守在东面的高坡上,用望远镜观察敌情。
而他周围虽然有一些侍卫近身保护,但实际上作为一军统帅,他处在明军大部队保护之外,要是被鞑靼人发现踪迹,骑兵一个冲锋就能俘虏他。
朱晖实在不想与之为伍,不过到了半夜,还是带着人上了山坡,看到王守仁好端端在那儿守夜,终于放下心来。
他嘴里发出嘟哝:“唉,这家伙,也太不把自己的小命当回事了……要是他死在这儿,指不定有人以为是我干的……”
“王兄弟……”
朱晖老远就跟王守仁打招呼。
夜深人静的,声音传出很远,王守仁眉头皱了一下,回头一瞥,只见朱晖套着身羊皮袄上来,模样显得很怪异。
随着王守仁的视线,朱晖看了下自己身上,解释道:“这都是跟将士们学的……据说穿成这样,会被鞑子当成自己人,可以达到故布疑阵的效果,让鞑子分不清我们到底是哪路人马。”
王守仁哭笑不得,问道:“如此算是自欺欺人吗?”
“哈哈,王兄弟你还是太过年轻,说话也忒直了,根本就不知道啥叫拐弯抹角。”
朱晖笑着道,“夜不收已经去前面的营地查探过了,鞑子果真退却了,到现在已经退出二三十里地,而我们的哨探往东北边前出十五六里就没办法再深入了……鞑子布置的警戒人马太过密集,怎么都绕不过去。”
王守仁问道:“派出人手往大同报信了吗?”
“这个……”
朱晖道,“有点儿难度。从这里往南,随时随地都能见到鞑子的踪迹,跟之前咱追随王中丞在阴山之北作战时一模一样,总觉得四面八方都是鞑子,跟之前行军时四野无人,差别很大。”
王守仁点了点头,道:“我们本就在鞑子腹心地带活动,如果周边一个鞑子都没有,那才不正常。
“之前尾随过我们的那路鞑子武装,应该将消息带给了这边的部落,他们知晓我们的来历,更知晓我们的实力和战法。”
朱晖问道:“王兄弟是说,眼前的鞑子,跟先前在阴山北的不是同一路人?”
“说不准。”
王守仁摇头道,“不过以我观察,他们的穿着以及行事风格,更像是朵颜三卫……也就是东部草原的兀良哈等部族。”
“咦?难道是朵颜三卫打到了官山,准备抢夺汗位?”
朱晖问道。
“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王守仁摇了摇头,皱着眉若有所思:“如果是朵颜三卫都不得不出兵到此,只能认为,鞑靼人……正在经历不可承受之战事,需要在整个草原范围内进行动员,各部族间无论是否有宿怨,都要放下成见,一致对外。”
……
……
鞑靼人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选择撤退,让大明将士这边信心倍增。
我们就两千人,结果一来就把对面漫山遍野的鞑子给吓跑了?
无论他们是何原因遁走,都说明他们怕了我们,亏我们之前还担惊受怕,现在才知道,谁才是这草原上的主宰。
第二天上午,王守仁准备统率所部,冲着东方鞑靼人撤退的方向发起衔尾追击。
这次将士们的怨言基本上全都消失了。
之前将士们想及早回到大明的主要原因,是怕被鞑靼人围追堵截,觉得自己是在异常危险的地方行军,随时都可能万劫不复。
等遭遇强敌,发现对方畏惧自己如虎时,内心的恐惧和担心顿时消失不见,恃强凌弱之心一起,再也没人嚷嚷着回去了。
“上面传下军令了。”
营地内大明官兵有条不紊地收拾行囊,集结队伍,各级军官从上往下依次传达着王守仁的命令,“接下来咱要一路跟着鞑子,尾随他们,看看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如今大同方面出击的朝廷兵马可能正在跟鞑子交火,我们跟着去吃肉,保准亏不了!”
“不会到了地方,连口汤都喝不上吧?”
有人笑着打趣。
“这怎么可能?你想想啊,是谁在草原上长驱直入几千里,纵横捭阖几无敌手?咱才是真正令人闻风丧胆的铁军,回去后等着加官进爵吧!”
“嗨,分娘们儿才叫好呢,只给个官有何用?”
“你懂个屁啊!有官当,就有肉吃,有衣穿,娘们儿还不得乖乖地送上门来?”
“那咱就生一窝崽子……”
“哈哈。”
一群人在那儿七嘴八舌,基本上都是老兵油子在凑趣,抒发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守仁就在不远处听着他们对话,没有言语。
不多时,朱晖已把所部人马整顿好,过来向王守仁禀报:“可以出发了。”
“接下来,我们得找到大同兵马与鞑子交火的位置……若我所料不差的话,战场应该在东北方六十里到八十里间的位置。”
王守仁说出这个判断的时候,双目精光闪闪。
朱晖道:“王……王老弟,你说咱是抱着跟鞑靼人对决的想法,还是说……就单纯这么跟着?”
“先跟着吧,就算你想与鞑靼人对决,他们也不会答应。”
王守仁分析道,“我观察过了,昨日鞑靼人的营地乃是几个部族混居在一起,相互间有着紧密配合,从救治伤员到巡逻安排,都丝毫不见纷乱……如果真是内部纷争,不同部族间不可能会如此齐心协力。”
朱晖摇头苦笑了一下,心想,连这你都能看出来?
王守仁道:“沿途多加观察,再派两队人马回大同通风报信。”
朱晖不解地道:“如果真是大同的兵马在这里与鞑靼人交战,根本无须我们派人回去通传……”
“咱不得把自个儿的情况汇报上去么?”
王守仁皱眉打量朱晖,“自从跟王中丞分兵后,我们便好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跟后方失去了联系。”
“那行吧……”
朱晖耸耸肩道,“不过分走两队,咱队伍就又少一批兵……或许真不如带兵返回大同呢。”
……
……
人马继续向鞑靼人撤退的东北方挺进。
由于彼此间隔着段距离,哨探一时难以查清楚前面的状况。
行军到中午,远处若即若离的鞑靼骑兵队伍,利用其自身的机动性,突然加速离开,王守仁赫然发现,自己只能眼睁睁目送对方离开,根本就追不上。
“那么多鞑子,就这么在眼皮子底下消失不见,莫非他们还真能飞上天不成?”
朱晖很着恼。
王守仁命令全军就地休整,然后找了个干燥的地方,把军事舆图铺在草地上展开,正是他心心念从朱晖手上讨来的那份,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
“鞑子换防,退下来的残兵败寇已经承受不起一场面对面的战事……当鞑靼人发现我们的人马后,立即便识趣地分兵,且还是往不同的方向退走,所以我们很难追上他们。”
“啥?”
朱晖瞪大眼睛问道,“鞑子分开逃跑了?”
王守仁耸耸肩,道:“这不很正常的事情吗?阴山北麓,他们也曾分兵,跟我们反复来回拉扯。”
“情况不一样,他们这是逃跑了啊……数万的兵马,被我们两千人,当牛羊一样驱赶着跑了?”
朱晖不敢置信地问道,“前面不会是个圈套吧?”
王守仁看了看四下的将士,果然许多人脸上浮现惧色,自信心明显没先前那么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