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拆分业务 垂直领导(2/2)

高时明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端起茶盏轻轻地吹去浮茶:“规矩当然是要讲的,但你我如今品阶只差一级,如此做派,岂不反而坏了规矩,乱了礼数?”

刘克敬连忙点头,脸上的笑意愈发殷勤:“永升兄说得是!是在下考虑不周了,反倒显得小家子气了。”

高时明低下头,摆摆手,慢悠悠地啜了一口茶。

姿態既然已经做到位了,刘克敬也就顺势將话锋转了回来:“永升兄,你这新衙门名叫『海关总署』,我若是望文生义一下,应该是管海上商贸的吧?”

高时明放下茶盏,指节轻轻叩了叩桌面:“行简兄猜得不错,海关总署就是管海上商贸的衙门。无论是商船查验、进出许可,还是关税徵收、走私查缉,都在辖下。”

刘克敬想了想,手指无意识地在大袖下摩挲椅扶手:“那衙门的驻地,是设在天津,还是北塘、大沽这些地方?”

“不。”高时明摇头,“衙门就设在京师,眼下还在选址,不过大致定在了崇北坊靠近东便门的地方。”

刘克敬有些瞭然又有些茫然。他张开嘴,正想说话,却是咳两声之后才道:“设在京师?从京师到塘沽,一趟再快也得两天,怕是不方便吧?”

高时明笑了笑,解释道:“总署在京师,是掌总纲、定章程的。地方上要办事,自然会设置下辖海关。这就像各地的钞关一样,虽分散在运河沿岸,却有个户部这么一个总管的衙门统辖,道理是一样的。”

高时明说两者道理一样,但其实是不一样的。

明代钞关理论上的直属上级当然是户部,可在经歷了上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后,实际情况早就不像原来那样了。

就比如其日常运作,像是钞关的守卫、河道秩序维护等,往往需要地方官员的协作才能完成,因此部分钞关的官员甚至可能由地方布政使司或按察使司的官员兼任,这就有一个央地混同的问题。

而那些位於运河沿线钞关,比如临清、扬州等处的钞关,因为与漕运关係密切,所以也会受到来自漕运总督衙门的直接影响。如果钞关徵税时,对漕运官船、贡船查验过严,便会引来漕督的干涉。

在明中后期,朝廷时常派遣巡漕御史兼巡钞关,监督税收徵收,確保税款如数上缴。这一制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贪腐,但往往也会增加钞关方面的压力。

户部、地方、漕督、御史,四方协管钞关,其初衷当然是让各方互相监督,但落到实处,却往往是相互掣肘。

为了避免这些已知的问题,皇帝对海关衙门的设计便是皇帝直辖、垂直领导,以及独立地位。

所谓皇帝直辖、垂直领导,也就是海关总署直接受皇帝本人领导,只对皇帝负责。总署署长日常向司礼监匯报工作,但有权隨时向皇帝陈奏。海关总署下辖各直属海关,各直属海关受海关总署直接领导,只对海关总署负责。直属海关以下可设隶属海关,但以目前的情况来说,暂时不需要第三级机构。

而独立地位也就是海关在业务上只听从海关总署的命令,地方官府无权管理或干预海关的执法工作。与之相对,海关总署的宦官也无权干涉地方政务。

刘克敬当然不知道皇帝的设计,於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是这么个章法。確实比从前的市舶司看著规整。”他顿了顿,又想起什么,追问下去:“说起市舶司,我若是没记错的话,福建泉州、广东广州各有一个市舶司吧?如今贵署成立了,这些旧衙门又要怎么办?”

高时明轻轻敲了敲桌面,思索著说道:“按照宫里目前的规划,应该会对市舶司的业务做一个拆分。”

“业务拆分?怎么”刘克敬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刚想问话却又咳了两声。“咳咳,怎么个拆法?”

“行简兄应该也知道,从前的市舶司,管得太杂了。既要接待海外诸国的朝贡使节,安排朝贡事宜,又要管海上的贸易往来,收税验货。”高时明缓缓说,“拆分之后,朝贡的那部分,就交给礼部专管,而海上贸易的事,就比如我先前说的发放进出口许可、徵收关税、查缉走私、查验货物这些事情,就全归到海关总署底下的分关来管。”

市舶司隶属於布政使司,却又是一个兼具外交与税收职能的衙门,接待各国贡使及其隨员,便是该衙最主要的业务之一。就比广东市舶司需要接待占城、暹罗、满剌加、真腊等东南亚诸国的贡使,福建市舶司需要接待琉球的贡使,而已经被裁撤掉的浙江市舶司原本是要接待日本贡使的。

“这么说”刘克敬听得仔细,但眉头却因为喉头的干痒而紧皱起来:“市舶司是要彻底取消建制了?”

“你这么理解也没错。”高时明点点头,“日后海上商贸的事,全由海关总署统筹,市舶司这个名头也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

“也是。旧制积弊甚多,新设总署,分职明確,確实也是好事。”刘克敬捏著嗓子说,“只是不知,市舶司拆分解散之后,底下那些旧官老吏、监司宦官,宫里又要如何处置?”

“这便是总署草创阶段要考虑的事了。”高时明笑了笑:“提举、副提举这些正科出身的五、六品文官我们不管,吏部、礼部自有安排。至於那些吏员,有经验、懂业务的,或许会调去新设的海关当差。至於那些不堪用的.宫里不养閒人,裁汰掉就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