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催生植物(1/2)

完成两款新型种子的研发后,秦峰为它们分別命名为『北豆一號』和『北玉一號』。

命名中的『北』字取自地理方位,后缀的『豆』与『玉』玉既体现作物属性又便於记忆,编號则沿用夏国粮种惯例——未来若有新品种可直接顺延编號。

將余下的种子收拾妥当,拿著两粒高產种子,登上办公楼的天台,这里已被改造成楼顶菜地。

40厘米厚的土层上空四米处覆盖著透明防护网,既保障光照又隔绝无人机侵扰。

反锁天台铁门后,秦峰取来角落的有机肥与锄具,按科学配比调配土壤,將两粒种子间隔一米埋入土中。

仅靠单粒种子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秦峰要加快这个进程。

屏息凝神,运转灵植师秘法,先给两粒父本种子植入了基因锁,后期只要两道基因锁不被同时破解,那谁也不可能让它们正常发芽。

完成后,准备进行催生工作。

一缕灵气仅能维持十小时加速生长。按大豆百天生长期计算,单粒种子需消耗2400小时,也就是240缕灵气,两粒合计消耗480缕灵气,等於4.8股。

研发两款种子后,灵气余下25.1股,从昨天开始每天能收回2.7股,些许灵气现在还是能用得起的。

技能凝成微缩树苗虚影,瞬息没入土壤。

秦峰屏息凝视。

两粒种子正以每秒消耗一缕灵气的速度生长,四分钟后將跨越完整生命周期。

土壤中两株嫩芽破土而出,以肉眼可见速度掠过出苗期、幼苗期与营养生长期,繁复变化令秦峰目不暇接,如同被按下千倍速的快进键。

玉米进入芽分化阶段时,他暂停其催生过程,转而专注大豆生长——后者属自授粉作物,闭结构与雌雄同体特性保障了99%以上的自交成功率,无需人工干预。

圆锥形植株迅速结荚,直至豆粒饱满,叶片渐次枯黄凋落。

塔状茎秆上残留160枚豆荚,秦峰清点数量:2荚含3粒,5荚含4粒,其余153荚均为5粒,总计791粒种子。

即便作为超级改良品种,这株的產量亦远超实验田,达到了设计產量极限,灵气威能果然匪夷所思。

他折返楼下找来木凳与毛刷,採集玉米顶部雄粉,仔细为腰身处的雌穗人工授粉。

完成关键步骤后,继续让其加速生长,最后两分钟里玉米秸秆急速枯黄,茎秆乾枯掛著乾瘪叶片完成生命轮迴。

单株玉米產量高达9根,是普通品种1-2根的5倍以上。

果穗直径介於7.2至7.8厘米之间,明显大於市面上常见的4.5到5厘米,整体呈底部粗大、顶端稍小的生长方式排列。

穗长达到28至32厘米,较市场主流品种的18-22厘米优势显著,虽同样遵循基部略长、顶部稍短的生长规律,但整体形態较为匀称。

普通种植模式下亩產约7000斤,是国產平均水平的4.4倍,鹰联邦標准產量的2.5倍。

平均单穗含籽1100粒,单株玉米种子总数达9900粒,据此推算,一株植株的种子即可满足两亩地的种植需求。

秦峰耐心將大豆和玉米种子悉数採收完毕,带著未脱壳的大豆和没掰出来的整根玉米直奔实验室。

將种子送入自动烘乾机后,特別安排两名安保人员值守,这才返回办公室。

沏好一壶清茶,裊裊茶香中逐渐沉静心神。

拿著手机,看著屏幕上的输入进去的电话號码『12339』手指虚按了几次都没按下去。

这一拔出去就意味著自己真正的出现在了夏国的视线里。

正当秦峰纠结时,由原先的『相敬如宾一家人』村群改名而来的『乡村振兴工作群』跳出了信息。

夏映秋:@所有人

“各位叔伯婶娘、兄弟姐妹们好!我是新来的驻村书记小夏,本名夏映秋,今年29岁,燕京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从今天起就是咱们青石村的『小管家』啦!

过去一周我跟著老支书走遍了七沟八梁,初步梳理了村里的情况。

发现咱们村有四个『金饭碗』还没端稳:

一是村后山300亩撂荒的富硒田、二是村口百年老油坊的手艺、三是家家户户都会酿的客家米酒、四是青水河里的五彩玛瑙石!这些可都是埋在地里的金山!

未来三个月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產业振兴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