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內忧外患?(2/2)
按照原本的歷史时间线,吕太后费十五年时间,所营造出的復甦趋势,最终又费了前后四十多年,一整个文景之治,才得以转变为实打实的国力。
但现如今,尚还没有经过一一甚至都还没步入文景之治的汉家,在综合国力层面,並不比有汉以来的过去二十来年,要高出多少。
只能说,原本垂头丧气趴在地上的龙,抬头了。
既然抬了头,看向了天空,那就早晚能一飞冲天。
但现当下,这条龙暂时仍旧趴在地上,仅仅只是『抬头了”而已。
“最近这些年,辛苦代王了。”
短暂的沉默之后,吕太后总算是开了口,先肯定了代王刘恆,在过去这些年当中,对汉家北方边防工作做出的贡献,
“朕听说,代国收上来的农税,几乎要被北墙成边军,吃去至少七、八成。”
“若年景不好,粮食歉收,甚至全吃进去都不够。”
“且自有汉以来,燕、代北墙成边军,都从不曾吃饱饭。”
说著,吕太后將头稍一转,將目光从东席的代王刘恆,移向西席的天子刘恭,以及刘恭下座的淮南王刘长二人。
“自得封为代王,就藩晋阳,过去足足十年的时间,代王宫,总共才费了不到百万钱。”
“每年十万钱一一折金仅五金而已。”
“代王宫里的粮食,至少王后、姬嬪,以及公子、翁主们的吃食,都是代王在王宫內,一锄头一锄头种出来的。”
“这一大家子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竇良人————
“也都是王后带著竇良人,还有其他的姬嬪、宫女们,在王宫內养蚕抽茧,剥丝织布,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一年五金啊~”
“硕大一个代王宫,一整年的用度,居然才不过五金?”
“莫说是宗亲诸侯一一便是隨便一个豪商、富贾,哪家哪户,一年不得销个三五十金、百八十万钱?”
说著,吕太后还不忘对淮南王刘长一昂首。
“那年,阿长去上林,出钱照拂的那老卒申苗,尚且得了你叔侄二人与赠五金。”
“晋阳代王宫,却每年只需要从代国的府库,取五金用度便可。”
“如此节俭、质朴之风,难道不该让宗亲诸侯、功臣贵戚们效仿?”
“这,难道不是让宗庙、社稷固若金汤,千秋万世的崇高德行吗?”
吕太后此言一出,东席的代王刘恆当即低下头。
面色似是有些惭愧,又或是不愿出风头,却意外出了风头的强顏欢笑。
至於其他人,面色则是精彩纷呈。
-刘恭下座,淮南王刘长极为刻意的低头吃肉,摆明了一副『我什么都没听见』的架势,装起了驼鸟。
御榻之上陪坐的太后张嫣,也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只当吕太后是在喊口號、打嘴炮。
而刘恭,表面上是深以为然的连连点下头,暗地里,则是颇有些无奈的苦笑摇头。
一一高风亮节这种东西,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其足够稀缺。
崇高的道德之所以『崇高”,也正是因为做到的人足够少。
如果人人都能勤俭节约,那勤俭节约,就不再会是值得敬佩的崇高德行,而是会成为普遍共识同样的道理:如果人人都认定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那这冷血之举,也只会成为常態,而非令人不齿的道德败坏。
过去这些年,代王刘恆在王宫內省吃俭用,甚至不惜亲自种地,让妻妾养蚕织布,来最大限度降低开支一一究竟是不是单纯的勤俭、质朴,其实两说。
刘恭更倾向於:代王刘恆此举,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自已的存在感,以免被吕太后盯上,亦或是抓到奢靡享乐』之类的把柄。
至於勤俭、质朴的好名声,不过是顺带而已。
而吕太后提倡大家效仿这勤俭、质朴的崇高德行,刘恭自己倒是不排斥去效仿。
但对於其他人,刘恭却不抱任何希望。
朝中元勛功侯,刀山血海里杀出来,图的不就是权势、財富,以及奢靡的生活?
宗亲诸侯,位高权重,又怎么可能愿意吃糠咽菜?
甚至都不用说旁人一一就说作为『提倡者”的吕太后自己!
问问吕太后,舍不捨得把衣服的裙摆做短点、每年诞辰的排场摆小点,又或是赏赐朝公百官、
母族外戚时,別那么大方,稍微『小气』一点?
別说做到了,甚至都没人敢当著吕太后的面,主动提起这些事。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连吕太后自己都做不到的所谓『崇高德行”,想要在朝堂內外大范围推广,显然是痴人说梦。
除非有一天,代王刘恆自己,能坐在吕太后这个位置,才有可能以身作则,让朝堂內外颳起“勤俭”之风。
就像原本的歷史上那样:汉太宗临朝,地方郡县连属衙建筑都不敢修,官服破了都不敢换,生怕沾上“不够节俭”的政治污点。
当然,今日家宴,吕太后专门把人数控制在这五人,显然也不是为了崇扬代王刘恆勤俭节约的美德。
真正的关键,还是在话题的开端。
一一北方匈奴。
以及『老不死”的匈奴单于:挛冒顿“自孝惠皇帝驾崩,匈奴人在北墙一代的活动,可谓是越来越频繁,动静也越来越大。”
“不单代北一一云中、燕北,还有北地、上谷。”
“几乎所有和草原接壤的边郡,都是年年遭受匈奴人的侵扰。”
“一一去年,甚至就连河西的月氏人,都出现在了陇右,同样是侵扰、抢掠为目的。”
“朕琢磨著,草原上,是不是要生出什么大变故了?”
说著,吕太后看了看代王刘恆,又转头看向另一侧的天子刘恭。
而后,方再看向刘恆,问道:“代王在晋阳,有没有收到什么风声?”
“比如,冒顿老迈、病重之类。”
“又或者—”
“一一又或者,匈奴人和月氏人之间,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