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良臣(1/2)
第147章 良臣
冬麦比春麦早收很多,当时间进入农历四月后,黄淮省的劳动力就开始朝着南方汇聚。
四十七岁的李唐卿坐在马车车厢里看报纸,不时地抬起头看看外面的道路。
在马车前后是大量黄淮省的麦农,有男人也有女人,还有不少七八岁,十多岁的小孩子。
超过一万人的队伍正在朝着七百里外的信阳出发。
走到中午的时候,众人在一条河边休息。
李唐卿从车子里出来透透气,又看着附近的人群,大量的男人女人以百户为单位聚在一起吃饭喝水,也有男人女人去更远处方便。
小孩子则是随地就解决了。
车队绵延五六里地,除了走路的人之外还有大量装载着农具工具的牛车马车。
不少男人的武器随手携带着,刚发的锄头镰刀都可以用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李唐卿四处看了看,朝着前面走了两百多米,看到了一个文人打扮的中年人,约莫三四十岁。
男人看到李唐卿,客气道:“老先生也是去信阳的?”
李唐卿走过去,微笑说:“是,跟着一起去收麦。”
男人说道:“我是徐州人,柴伯施,以前是徐州的通判,看老先生也是一个读书人吧?”
通判职掌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审理等事务。
这是一个权力很大的官职,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官员,如果知州不法,通判可以奏告朝廷。
李唐卿客气道:“我是淮南人李唐卿,武朝元年冬时和家人一起过来洛阳避难,满打满算也有了一年半的时间,如今在洛阳城担任田曹一职。”
田曹主农业生产。
两人都是山农国的农业官,如今也都是去信阳做事情。
柴伯施笑道:“李先生请坐,二四万队里一万多人,我们许多人都在一条线上一年半载了,今日却第一次见面,来,吃些果子润润喉咙。”
柴伯施附近的女人打开包袱,将携带的鸡蛋蒸饭还有几个果子放在了布上。
女人又拿出酒坛子,给两人倒了酒。
李唐卿客气的接过酒盏,“听说徐州并未遭兵灾,那边可好?”
柴伯施摇了摇头,低头喝了一口酒,放下酒碗让旁边女人倒酒后,才开始说话。
“兵灾是没有,旱灾水灾来了几次,老家屋舍里都是黄泥黑泥,一个城里也没有多少人了,正好山农人发钱发粮帮忙盖房子,我又当过官会认字算数,就给了我家里人一个城外一里处的民宅,在城东万户队里做起了监督。”
“之前每月十五发粮发钱,后来粮食不值钱了后就都换成了银子,每月都有商人到村子里卖粮食,平时家里女人小孩也会去城里买些吃的喝的,倒是比从前快活了不少。”
柴伯施说完后,又举起酒碗喝了一碗。
旁边的女人已经切好了熟肉,将几片肉放在了盘子里,然后起身去后面和女孩子吃饭。
那十多岁的女孩子看着柴伯施,脸上露出安静的微笑,又和女人一起低着头开始吃饭。
“来,吃些肉。”
“好。”
两人喝酒吃肉,洛阳城里肉价并不贵,一个月吃上一两回也不了多少钱。
吃了两片牛肉后,李唐卿说:“自武王回来知道燕国公魏国公之事后,就让汉人穿汉服,山农人穿山农人的衣服,为何我见这里大部分人都是穿的山农人衣服?”
柴伯施笑道:“哪有那么多山农人,都是汉人。”
“这……”李唐卿有些不好说话了。
柴伯施不以为意,“武王最初也就百余人,如今武朝近千万人,想见一个真的山农人可不容易,但假的到处都是。”
李唐卿之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不像是柴伯施这么肯定。
如今这个不敢去相信的事实从柴伯施嘴里说出来,就让李唐卿不得不去面对自己一直都不想去面对的事。
“那这么说来,一直都是汉人自己打自己?”
李唐卿看着柴伯施,想听听他的看法。
柴伯施摇头,“怎么会,武王一路打来又不是投机取巧,就算洛阳是蜀王让出来的,但我们也都清楚拿下洛阳城对武王并非难事。”
“百万人的大城在武王面前撑不了半天,除了太远的不想去打之外,洛阳这种近在咫尺的地方,打下来轻而易举。”
“胡人,西域人,山农人,汉人,别管是什么人打什么人,如今我们都是武朝人,山农人对我们也不错,不要想那么多了,谁想要当汉人,南边又没有设置军防,想走就走也没人拦着。”
李唐卿苦笑道:“我老父老母不肯走,和我家留在家宅的亲族一起迎接王师,却不想死在了乱军之中,反倒是山农人过来之后,给我家穷困潦倒的几口人一条活路。”
柴伯施安慰说:“不说这些糟心的话了,你既然是田曹,对这次农收的事情知道怎么安排吗?”
李唐卿回答说:“四月种稻,五月收麦,六月种豆,七月收稻,八月收豆,九月种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