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千亿棋局(1/2)

第355章 千亿棋局

“稀土造出来,不仅能卖,还能用,绿色汽车能源,退火工艺,医疗领域,乃至军工产业,这些稀土特性的应用,结合你们的钛合金产业和特钢制造,完全可以摆脱你们钒钛基础产品和普通钢材的中端制造现状,逐步完成高端产品的升级。”

“所以,你们该找的不是宝钢,是包钢。”

“今年,包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包钢稀土正在进行稀土产业重组,主要涉及北方稀土产业,南方的稀土产业却还比较分散,你们要向上申请承担南方稀土的研发任务,主动出资跟包钢合作,开办技术研发公司,取得技术支持。”

陈学兵说着,都有些隐隐激动。

有句老话叫“我当年要有你们这条件”。

现在他回到了当年,还有了攀钢得天独厚的条件。

攀钢本身并非没有稀土矿资源,中国除了白云鄂博矿,最大的轻稀土矿床就在攀西(攀枝-西昌)地区,攀钢几乎是半只脚站在稀土矿上了。

虽然是不太稀有的轻稀土,但已经为攀钢研究稀土提取技术留出了条件。

而且后世的六大稀土集团,除了和厦门稀土和包钢稀土(即北方稀土),其他的四大现在都还没成立。

攀钢背靠央企的牌子,代表他们有资格进入稀土这样的战略领域。

下辖的攀钢钢钒又是上市公司,给了他插手的空间,钢钒还要融进攀钢集团的所有主要产能,有一个整体重组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股安的实力。

这就叫得天独厚。

有色金属啊。

攀钢成为有色金属的核心集团,价值至少上千亿,而且其中的隐性资源无数,攀钢以后不管是被收编进稀土集团,还是保持独立发展,这笔投资都会很值。

虽然帮助攀钢的过程会复杂一些,但商业在这个时代,已经做到百亿级别,便不能完全靠低买高卖这样的简单操作来维持发展了,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逐步扩大对高端资源的影响力,增强自身势能。

“稀土,包钢”余自甦陷入回忆。

半晌,他摇摇头,似有些懊悔道:

“现在稀土价格高了不少,想让包钢拿出稀土的高端提炼技术,恐怕比较难谈了。”

“其实我们的钒钛矿里已经探明的稀土元素有钪、镓、镉、铼、铟等,其中钪的储量尤为突出,有25万吨,品位还比较高,还伴生有镓18万吨、铼有5.5吨。”

“只是我们以前都没把这些副产品当回事,那时候稀土才多少钱?一吨几千美元,量又少,我们国央企开采要注意环境问题,还要保护主矿产你知道我们的钒钛矿,钒储量占全世界储量的11.6%,钛储量占全世界35.2%!主矿安全非常重要!所以没有刻意开采稀土,也没有囤货,即使采出一些,也都卖掉了。”

“我们的冶炼技术,关于稀土方面的,也都是稀土与铁、钒、钛的协同提取,以及稀土在钢中的应用,聚焦稀土微合金化,而非稀土的冶炼分离。”

“不过.当年徐光宪的技术是无偿推广的,稀土技术扩散,行业门槛比较低,当年很多公司都在搞稀土提纯,我们知道几家活下来的技术还不错的公司,如果稀土真的有机会,我们可以搞收购。”

陈学兵听得微笑点头。

对了。

这就是时间的意义。

再过几年,国家开始出手整合,防止技术外泄,上百家稀土企业整合为六大稀土集团,哪还有攀钢入手的空间。

“稀土岂止有机会,这一定是未来的大机会,你们还有镓矿!知道氮化镓吧?功率密度超高,熔点超高,热导率超高!咱们的氮化镓相控阵雷达公开报道都干到第三代了,雷达可是导弹的眼睛!电子战,信息化部队的口号自科索沃之后喊了六年了,你觉得这些稀土应用技术离大规模列装还远么?全世界的军备竞赛,都离不开稀土!”

“除此之外,我们已经发现了稀土在电子消费新材料中的大量用途,要不了多少年了,我们的新能源,新材料,都会走向高端的,钢铁是基建保障,稀土就是高科技保障。”

“早入局,早研发,攀钢就是1+1大于2,要是搞出一些高科技应用和高端提炼技术,不仅发展企业,还是国家的功臣。”

“把这个定位做清晰了,就算攀钢体量仍然不够,谁又能合并得了攀钢?”

“而且有我的市场化手段帮你们,体量上,你们也不会小。”

陈学兵最后还是重点强调了一下自己的作用。

没办法,越说越馋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要没有攀钢,稀土这一块,他只能干看着。

拿到稀土技术支持,其他不说,新能源电机,轻量汽车,乃至ai机器人,相当于先买了一张半挂车票,即使不保证能上车,也能保证不掉队。

至于他为什么知道?

具体怎么用他虽然不清楚,但后世的股市哪些板块和稀土深度联动,他还能不知道么?

此外,国防军工的发展,是他在商业之外最为关注的事情。

他以后说话能有多硬,还得看东风能精准覆盖多远。

余自甦此时脑子也在飞转,总结着攀钢一切有利于发展稀土的条件。

逐步攀西牦牛坪的稀土矿山,是打动他的最大原因。

攀钢的领导层是肯定想拼一把的,稀土也确实是个好方向,但…

“陈总,这件事情,有几个难点。”

“第一个,今年我们要通过钢协与国际矿产公司的长协价拿矿,私自增量不利于团结,而且大量囤积铁矿石本身是有囤积成本的,如果未来铁矿石价格不涨反降,我们损失不说,和钢协的关系还.”

“钢协问你们,就推我头上。”陈学兵干脆道:“你们在三季度以后提高20%钢产量,并且按照我的计划提前买入全年所需的进口矿石,我呢,私人买入三个亿的钢钒股份,和你们签对赌协议,目前的铁矿石到岸价是600左右每吨吧?如果铁矿石四季度到岸平均价格不到720元,我的私人股份无偿划转攀钢弥补你们的损失,但是我们要介入生产审查,确保你们的生产和销售管理不出问题,你们按照我们的计划运营,最终年利润达到30亿,明年你们就按照市场公允价收购我的特钢厂。”

余自甦眼神渐亮。

居然敢签这样的对赌,看来陈总是真的很有信心了。

“陈总,那就太感谢了!不过,我们买入铁矿石就要几十亿,还要提高产量,三亿对赌是不是少了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