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星环大灯,冰箱彩电大沙发(1/2)

第106章 星环大灯,冰箱彩电大沙发

“双枪充电,就是字面意思,一般的新能源车采用一个直流充电口进行补能,而我们的车子,可以同时使用两把充电枪来充电……”

孙鹏飞言简意赅的表示道。

俞年:“???”

他微微瞪大眼睛,愕然到不行:“市面上的新能源车——不是只有一个充电口,怎么插两把枪??”

孙鹏飞摇头:“那是友商的车子,我们自己的车子,左边设计一个直流快充口,右边又装一个快充口,这样不就可以同时插两把枪了??

——很合理吧!”

俞年嘴角抽搐:“……”

合理。

非常河狸。

但听起来怎么这么抽象呢?

“经过我们的调查,尽管目前的充电桩覆盖量没那么大,但其实大部分时间,也是空置的状态。

而用户使用单枪60kw的充电效率,自然不用多说了,充满怎么也要一个半小时以上。

而我们的双枪充电技术呢,可以同时利用上两台60kw充电桩。

最终合二为一,就是120kw的超充速度!

如果在我们自己建设的120kw原生超充桩下,那么用户只需要使用单枪充电,就能达到120kw这个速度。

最终的充电效率,充满在一个小时以内。

如果是10%-80%的电量,只需要38分钟!

退一万步说,即使没有120kw的超充桩,也没有多台充电桩。

咱们的动态升压技术,也能保证用户在最需要电的情况下,优先充上电!!”

孙鹏飞说得斩钉截铁。

这就是从底层开始自研三电架构的好处了。

无论是电池包、bms、还是充电协议,他们都已经打通研究透了。

可以从最底层最细节的地方做优化,具备其他新能源车企所不具备的绝对优势。

“那如果,用户同时用两台120kw充电桩充电呢?岂不是能左脚踩右脚,直接到达240kw功率。

那岂不是…半个小时就能从零充满电?!”

于是又有人问了。

他们对这个问题很好奇。

240kw……这功率还不得干上天,起飞喽!!

……

“很遗憾,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最高上限还是只有120kw。

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成本有点高了,许总让咱们再缓缓,等下一代量产成本降下来再说。”

孙鹏飞很遗憾的语气。

这个,他们还真做到了!

无非是多模块,继续迭上迭!

做电压大电流控制、散热优化嘛。

直接力大砖飞,充电功率突破200kw,让充电不再是限制。

可很快,这个装车方案就被许易给制止了。

开玩笑。

双枪充电这么一套sic加散热模组,就要近两万的成本。

踏马的——你们还要往双枪240kw上迭?

考虑过我这个老总的感受没有?

搞技术不要成本辣!!

一台新能源车,光充电模组成本就给干上三四万,再算上大电池包,那玩不玩了!!

“可以了,拥有这个技术,在线下阶段将补能效率利用到最大化,足够咱们打开大范围的民营市场和出租车市场。

当然,宣传上不能说咱们是主打出租车的,这样很不好。

咱们把车子各方面做好,然后等用户去发掘,这就足够了。”

许易一摊手,很直白的说道。

什么“出租车品牌”、“烂大街”,在他看来,也不算贬义词。

当你销量几千的时候,别人会看不起你。

当你销量几万的时候,别人会议论你。

当可你一年销量十几、几十万的时候,友商看你的眼神,只会充满了仰望!!

当你站在绝对高位的时候,感到的是如雪的寂寞。

到时候——只会嫌质疑声不能来得更大一点。

……

况且。

他是不可能去主动宣传,自己造的车是出租车定位的。

等上市之后,各大营运市场,包括个人车主,突然发现这台车在各些方面,特别适合做一台出租车,几乎是完美适配,并且补能体验是无敌的,充满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甚至,买台车能转行挣钱,那到时候自然会抢着买!

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新能源出租车的覆盖率,最终都会达到70%,甚至百分之百,这是政策要求,也是大势所趋。

我有宣传我们是造的出租车吗?我没有啊!

我有逼他们买吗?也没有啊,是他们自己要买!根本就是他们自己要抢着买!

做生意讲究的是供需,有人买自然有人卖!

这和星辰有啥关系?

而从这台车的大空间舒适型定位,也是非常适合家用人群的,在家用新能源轿车领域同样可以大力覆盖。

到时候两条赛道一手抓,主打一个“我全都要”!

……

“整车设计方面,我让设计部的同事按照要求出了张图,大家可以先看一下。”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放大的外观剖析图。

分别是整车的前脸设计、侧面流线、整车高度、尾部设计。

这设计剖析图一出来,设计部的宋国强就露出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在星辰汽车搞设计,绝对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轻松愉快的是每次新车和内外设计,自家老总都能拿出极为明确的方向,甚至有时候给概念草图都给你整出来了。

痛苦的就是,许易画的图极其抽象,却要求他们实车的外观设计,对细节的要求和打磨达到一种变态的程度。

这也不能怪许易,毕竟他不是绘画专业的,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设计部。

要知道除了研发技术之外,许易最看重的就是外观了。

还是那句话。

一个具有工业美感优秀外观设计的汽车,哪怕你给的配置是一坨翔,也会有消费者单纯为了冲这个外观,而下场去尝尝。

甚至多年之后,回顾汽车发展历史闲聊时,都会忍不住拍大腿感叹:这车踏马的…当年外观设计绝了,就是xx差一点!

整车的曲线,前脸的灯组、车身的曲面角度、包括车门形状把手的细节,都经过了十几版的改动和优化。

坏消息是许易对外观的细节要求和执着,几乎达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导致设计部门这边经常卡壳遇到瓶颈,打磨设计细节这个工作非常的讲究灵感和烧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