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开垦(1/2)
第147章 开垦
“我们不能弃市街!市街是公司的面子,也是商人们的信任。再说,条约明明白白,郑芝龙当年也承认咱们荷兰领有福尔摩沙!”
“条约?你还指望那些东方人讲契约?他父亲郑芝龙早年同我们称兄道弟,那国姓爷围攻普罗民遮时可曾有一丝迟疑?现在你再去跟他谈情谊,简直痴人说梦!”,参议面对近在尺的兵锋,
显然有些著急,他想早些撤进坚固的热兰遮城。
“那投降吗?像那猫难实叮一样?把物资都留给那位国姓爷?”
“哼,投降?”,另一个参议冷哼一声,“那还不如主动放火,毁掉所有物资和街市,让他们只抢到一片废墟。”
“烧毁街市?那和投降有何区別?都是把数十年经营都丟进火里!公司怎么交代?”
“公司只在乎利润与船队的安全一一死的是咱们,不是他们。而且市街若失,街上的人口、財货一旦落入郑军手里,我们也是一无所有,还不如亲手烧了。”
“多说无益,投票吧。”
最终的结果无人异议。撤退,焚城。
號令自大员府下达,仿佛死神吹响的號角。片刻后,城中风声鹤唳,士兵们如蚂蚁般在街头奔走相告一一“评议会已定!放弃市街,撤往热兰遮!能带的带走,不能带的全烧!”
掌柜和商妇们惊醒过来,有人疯了一般扑进自家铺面,抱起帐册、银库、瓷器、绸缎;有的女人抱著还没穿鞋的孩子在火光中哭喊。商贩们尖叫著抬箱拖柜,家犬乱跑,猫从屋檐跳下,不知逃向何方。
一队队士兵推著满载皮箱、帆布袋的独轮车,沿街吆喝:“快!再慢就没命了!”
有的砸碎邻家的锁扣,只为爭抢多带几包干粮。街角的祷告堂里,牧师跪在燃烧的十字架前做最后的祈祷。
火把亮起,士兵用带油的麻绳点燃粮仓门板,一瞬间烈焰吞噬了半条街巷。
孩童的啼哭连成一片。女人们拥在队伍里,有的背著强婴儿,有的拽著几个年纪尚幼的孩子,茫然无措地向士兵求助。黑人和马来奴隶肩扛皮箱和军火,眼中写满恐惧与愤怒。
“快!快进热兰遮!”队长声嘶力竭地吼著,士兵边推边拉,驱赶著混乱的人群。牛马牲畜嘶叫著被鞭打,带血的脚蹄在石板路上留下蹄印。
来不及撤出的商户和佣人,在熊熊烈火前惊慌失措。有人拎著尚未封口的箱子,拼命撞向队伍,被士兵开枪打死。沿街的树木也被火舌点燃,灰与飞溅的火星飘上夜空。
而在一切混乱的背后,热兰遮高墙的城门缓缓打开,无数逃亡者拼死向里涌去。士兵在门口严查,確保那些大人物和他们的財產都能够平安进城。
等到最后一抹灰隨风落定,大员市街已成一片焦黑的废墟。热浪翻滚,断墙残垣在暮色中如怪兽般伏臥。残存的烈焰还在巷口游走,时不时“啪啦”一声,將炭化的横樑烧断,石板路上儘是焦油和血痕混成的腥臭。
而郑军前锋便策马踏入这腥臭与灰之中,可等待他们的,是废墟深处最后一线绝望的抵抗。
就在一处塌的会馆门口,阿尔多普率残余火枪兵埋伏於后墙断壁。阿尔多普的手死死著发枪,蓝色的眼睛里浮现著疯狂。
“快装填,等他们再近一点就开火!”
一队郑军刚穿过满是炭灰的巷口,火枪兵们便一齐扣动扳机,枪声暴响,火光在夜色里如鬼魅。数名郑军应声倒地,后方的队列却未有丝毫犹豫,径直开枪反击。
“给我杀进去!”亲兵们用闽南话怒吼,挥刀衝锋,脚下碾过未尽的炭火与同袍尸身。
阿尔多普见郑军步步紧逼,咬牙抽出藏於腰间的火摺子,点燃事先埋伏的火药桶。烈焰腾空,
想要用火攻隔断郑军的进路,可没想到郑军早有准备,亲兵们泼水扑灭余火,或乾脆冒著灼烧从火中衝过。
荷兰兵的阵线顿时大乱。有人翻墙而逃,有人索性转身回头,举枪乱射。咒骂与哭號夹杂在硝烟里,连天主的祷告都变得嘶哑。阿尔多普眼中已失去希望,最后一次下令死守,然而人心已乱,
人身也被火焰点燃。
火,终於在风中熄灭了。
大员市街上,焦土之气隨夜色而沉,残垣断壁间只有一缕缕淡烟盘旋。灭火的士兵三三两两,
疲惫地倚在倒塌的墙角,脸上全是灰黑与血色混杂。夜风从废墟吹过,捲起碎纸、焦炭与未燃尽的木片,仿佛连天地都被烧得枯乾,
朱成功骑著高头骏马,带著亲隨和谋土,缓缓走入冷却下来的市街。他勒住马,静静望著那一片死寂与残烬。战盔上已经落满尘灰,甲胃里浸著血汗,一身行军衣袍仿佛比夜色还重。
他下马,走进一片刚刚被扑灭的余火前,脚下是烧焦的银元、爆裂的陶瓷和变形的铁器。他默默蹲下,用手拨开一小堆还带余温的炭灰,什么都没捡到,只有一缕烟缠在指间。
他听到身后士卒低低地咳嗽声,闻到空气里混杂著饿肚子的酸臭气息。
此刻,他摸了摸怀中衣袋,取出一封信一一纸面已因长久夹带而微微变黄。那正是张煌言的《上延平王书》。字里行间刀刀见骨,他太清楚这信说的是什么。
他又把信翻来覆去地看了许久,里面字字都是在骂他。心头的愤港、羞恼、苦涩与不甘一阵阵涌上。他甚至真的一度想把信扔进身旁的火堆里,让它和这城一起归於灰。可最后还是放回了衣內最深处。
他出身国子监,自小熟读春秋大义,最知士林所指。他知道张煌言骂得对:苟且偷生,貽误大局。若有粮有兵,他岂会不北伐、岂会躲在这弹丸之地苟且图存?可身后数万將卒,饿得面黄肌瘦;舟船刚靠岸,水米全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