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田信初登朝堂(1/2)

汉中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成都的大街小巷。

然而,本该是庆功主角的刘备,却並未立刻出现在朝堂之上。

他反而一连两日,都宿在了军师诸葛亮的府邸。

这不同寻常的举动,立时在成都官场之中,泛起了微妙而不安的波澜。

左將军府外,车水马龙,求见的官员络绎不绝。

各种明示暗示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刘备的书案。

尤其是以黄权、杨洪、吴懿为首的益州本土派系代表人物,更是言辞恳切地上书。

核心意思只有一个:主公既已凯旋,当速召集群臣,共商国是,安抚人心!

字里行间,隱晦地表达了他们对军师府闭门秘议的深深忧虑。

刘备並非不知晓这股涌动的暗流。

他返回左將军府,雷厉风行地处理完堆积如山的军务。

隨即,他沉声下令。

次日清晨,於正堂议事!

翌日,天光微亮。

左將军府正堂之內,早已是文武官员济济一堂。

气氛热烈,庆贺之声不绝於耳,却又在隱约间,带著几分不易察觉的紧绷。

群臣首先齐声恭贺汉中大胜,声震屋瓦。

刘备端坐主位,含笑接受,目光温和地缓缓扫过眾人。

紧接著,便是成都官员们早已精心备好的劝进表。

一摞摞堆放在案前,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皆是劝说刘备更进一步,称汉中王。

可以想见,外地官员的劝进书信,此刻也正在快马加鞭送来的路上。

堂內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就在此时,益州势力的代表黄权却排眾而出,面色肃然。

“启稟主公。”

他声音不高,却带著一种独特的穿透力,清晰地压过了堂內的嗡嗡议论声。

“臣闻,近日蜀郡赵氏因罪被抄,盐铁之政亦仓促推行,蜀中世家颇有议论,人心微有不安。”

黄权微微躬身,目光却若有若无地,瞟向了侍立在刘备身旁的诸葛亮。

“军师坐镇后方,调度有方,劳苦功高,臣等无不敬佩。”

“然,此番举措,是否稍显过激?恐伤及根本,动摇益州安稳。”

这话听似为民请命,实则暗藏机锋,矛头直指诸葛亮擅权专断,施政过於操切!

不少益州旧臣,眼神闪烁,显然心中深有同感。

刘备脸上的笑容未变分毫。

但那双仁和的眼眸深处,却骤然闪过一丝锐利。

他抬了抬手,示意身旁侍从取来一卷宗。

“公衡所言,亦是为国分忧。”

刘备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然,赵氏之罪,並非空穴来风!”

他猛地展开卷宗,声音陡然提高八度!

“此乃赵家勾结南中蛮夷、私藏禁运军械之铁证!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其罪当诛!抄没家產,已是备法外开恩,格外宽宥!”

刘备目光如电,威严地扫视堂下,尤其是在几个面色明显不安的益州官员脸上,重重顿了顿。

“赵家罪有应得,证据確凿,绝非冤枉!”

“此事,无需再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