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百年大计,官办学堂(1/2)
第122章 百年大计,官办学堂
建安二十五年,二月,襄阳城外。
一条以裹阳为核心,沿江百里,前所未有的立体防线,正在大地上拔地而起。
一座座烽火台如雨后春笋般耸立,与堡堡互为椅角,將整个裹阳门户,锁得固若金汤。
关羽身披大擎,亲自巡视。
他缓步走在泥泞的地上,脚下的黑土,早已沾满了他的战靴。
北方的曹魏在宛城集结了重兵,却迟迟不敢南下一步。
东面的孙权亦是偃旗息鼓,再无半点异动,
荆州,在这套全新的汉中对方略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安稳。
他登上一座烽火台,极目远眺。
北风依旧凛冽,吹得他那引以为傲的美髯狂舞。
可他的心,却如脚下的磐石般沉静。
汉中密室中的那场神跡,已將他心中最后的一丝骄矜与锋芒,彻底打磨成了洞悉天下的深沉与厚重。
他终於明白,守,远比攻更需要智慧与耐性。
守住荆州,便是守住了大汉北伐的希望守住荆州,便是守住了大哥在关中放手施为的天机!
这,才是格局。
当关羽在荆州构筑起铜墙铁壁之时,成都的暖风,早已吹绿了锦江两岸的柳梢。
田信,隨著刘备、诸葛亮、法正一行,终於回到了成都。
汉中王府的门前,刘备紧紧握住田信的手。
“德远,此番归来,便安心在成都住下。”
刘备的声音带著压抑不住的感慨。
“汉中之行,备方知,你,才是我大汉未来千年之基石!”
他重重地拍了拍田信的肩膀,力道千钧。
“好生歇息一日,明日,我们再议国事!”
回到熟悉的住处,一切陈设依旧,可田信的心境,却已天翻地覆。
他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仅仅怀揣著后世知识的旁观者。
糜芳的阴狠,文聘的伏击,樊城之下的血战.—
一幕幕,都已化作烙印,深深地刻进了他的灵魂深处。
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体会到,权谋与杀戮,永远无法根绝这个时代的苦难。
唯有格物致知所带来的生產力,才是那柄能够斩断乱世轮迴的真正利器!
唯有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让每一个生命都拥有尊严与希望,那人人如龙的盛景,才有一丝实现的可能。
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从最根本处著手—
培养人。
培养无数懂得新知、敢於创新的人!
次日,汉中王府。
依旧是那四人,刘备、诸葛亮、法正、田信。
香炉里飘著淡淡的青烟,气氛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显庄重。
“德远,”刘备率先开口,脸上带著难以抑制的振奋,
“军师已將你所创的记数之法,在成都府库试行,帐目清晰,效率倍增!”
“格物致知,果然是经天纬地之学!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田信站起身,对著三人躬身一礼,声音沉静。
“启稟主公。”
“信以为,制约我大汉发展的最大瓶颈,依旧是人口。”
他又一次强调了这个老生常谈,却无人能解的难题。
“国以民为本。若想实现那人人如龙的未来,便需要大规模的学识普及与技术革新。”
“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庞大到足以支撑起整个体系的人才基石。”
“信有一构想,或可为我大汉,开万世之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