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釜底抽薪,纸墨印刷(2/2)
“不仅如此,”田信的声音愈发激昂“信更可设计水力驱动之器械,以代人手捶捣。”
“若有一处工坊,五十名熟练工匠,信可担保,日產之纸,可逾万张!”
日產万张!
刘备与法正倒吸一口凉气。
然而,田信的构想还未结束。
他紧接著说道:“纸张既得,信尚有第三策,名为活字印刷。”
他见三人面露不解,便走到案前,拿起一方印章,蘸了印泥,在竹简上轻轻一按,一个清晰的朱红字跡便已留下。
“其理便如这印章。”
“我等可先寻能工巧匠,以胶泥製成一个个单独的字块,烧製成陶。此为『活字”。”
“排版时,將所需活字捡出,置於铁框之內,涂上墨,覆上纸,轻轻一压,一页书便已印成。
“印完之后,活字拆下,仍可反覆使用。”
“若有一套活字,十副铁框,同时开工。一日之间,印出千百份一模一样的书籍,亦非难事!”
“轰!”
刘备、诸葛亮、法正三人的脑海中,仿佛有惊雷炸响,
如果说改良造纸术是凿开了士族垄断知识的堤坝,那活字印刷术,便是引来了足以淹没一切的滔天洪水!
廉价的纸张,批量的印刷这意味著,知识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是可以流入寻常巷陌的活水。
三代人、五代人之后,当无数百姓都能读书识字,明晓事理———
那將是一个何等恐怖,又何等令人嚮往的景象!
“此乃顛覆乾坤之策啊!”
刘备的声音激动“若真能如此,我大汉何愁不能兴復?天下何愁不能大定?!”
诸葛亮长身而起,在殿中来回步。
他没有称讚,没有拜谢,眼中闪烁的却是思考的光芒。
“纸张、印刷-此二物若成,朝廷政令可一日下达千里,军情传递可录於薄纸,官府文书、
户籍、税收,將节省无数人力物力—”
“更重要的是,”他猛然停步,看向刘备,
“主公!此乃诛心之器!天下士族为何能与朝廷分庭抗礼?”
“无他,垄断知识尔!若天下人皆可读书,士族之基,將土崩瓦解!”
法正的眼中,也燃烧起灼热的火焰。
他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是无数忠於汉室的寒门之士,將源源不断地从民间涌现,成为汉中王手中最锋利的刀剑!
“主公!”法正当机立断,向刘备进言,
“此事关乎国运,当以雷霆之势推行!”
“正请命,亲自主理此事,若有士族胆敢阻挠,正必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王法!”
“准!”
刘备一锤定音,毫不犹豫地下令。
“传我王令!成都城郊,划出百亩土地,建新式造纸、印刷工坊!”
“从各曹府中,调拨精通造纸、雕刻、烧陶之术的工匠百人,皆归德远调用!”
“府库钱粮,任其支取,不得有误!”
王令既下,田信却並未立刻谢恩,反而面露一丝难色:
“主公,军师,尚书令。学堂初建,百废待兴;这造纸、印刷,更是千头万绪。信分身乏术,
恐有耽搁。”
诸葛亮闻言,哑然失笑,隨即頜首道:
“此事,亮早已为你思量。”
“你且放手施为,这等琐碎之事,亮会亲自为你择选精明能干的吏员,必不让你为俗务所累。
得了这句承诺,田信才算彻底放下心来。
他知道,从今夜起,他將是这场变革风暴中,当之无愧的执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