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这根本就不是武安太强,而是吐蕃太弱(1/2)

第237章 这根本就不是武安太强,而是吐蕃太弱

“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

武安看著坐在面前的三个人,平静回答道:“我只负责帮忙遮掩消息,具体筹措钱粮又或者是用兵之类的事情,完全是裴行俭一人做主,我先前还是一个工部侍郎,怎么可能违逆他的命令嘛。”

用这副油腔滑调的语气,倒不如说你根本不害怕违逆我们嘛......坐在他面前的三个人都面色一垮,魏玄同和李孝逸两人都移开目光,只有吏部尚书王德真咬牙呵斥道:

“河西下辖赤水、大斗诸军,以及安西都护府下辖各军主將,连带著裴行俭本人在內,都亲口指认此战首谋者无出武安,你难道还能否认吗?”

“那行啊,请王尚书等著吧,等裴公和诸位將军凯旋之后,我和他们当面对质,看看他们为何要这样污衊本官。”

“武安,你休要.....

武安的眼神立刻一凝,寒声道:

“本官是工部尚书,天后御口亲封的开国侯,先帝所封的羽林军大將军,王尚书,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本官现在就给你一个你满意的交代。”

王德真也霍然起身,他出身京兆王氏,正因为面前的人杀了不少世家出身的大臣,王德真几乎从不掩饰自己对武安的厌恶。

这种態度表现得越明显,朝堂上就会有更多世家出身的大臣站在他这边。

同为世家出身,王德真很清楚这些人聚在一起有多大的能力,相比之下,一个做事从头到尾藏著掖著的外戚有什么好轻狂的?

“你不要觉得自己做成了什么事,”

王德真迎上武安的自光,冷嘲热讽道:“如你所说,仗是裴公带著將土们打的,钱粮是他一个人经营筹措出来的,现在他出於好心好意想要给天后一个脸面,你就把这份脸面装在自己脸上了。”

“朝廷找你问话,是因为外头都在传你一个人就能控制河西军兵,影响恶劣,要知道,你的名声不算什么,但若是涉及到天后以及陛下的名声,你承担得起吗?”

王德真厉声喝问道。

“王尚书,休要胡说。”魏玄同立刻站起来,回答道:“我们只是奉詔质询,本官和梁郡公没有任何恶意,不仅是朝中上下,王尚书也只是希望有一个好的解释,能让朝野信服。”

“魏公说得对,王尚书並没有那个意思,”

李孝逸倒是还坐在那儿,他清了清嗓子,道:“他的意思是,这个是好事,如果属实的话,那也是振奋朝堂上下人心的好事,当然不仅是他这么说,毕竟这確实是一件好事。”

王德真对两位同僚的畏首畏尾表露出轻蔑,他一直在盯著武安的神情,不满道:“本官只是想知道,河西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况。”

“按照之前裴公说的那样,”

出乎意料,武安居然回答了,他也盯著王德真:“从河西、安西乃至於去年降伏归顺的那些部族里面徵调军队,攻陷吐蕃外围的三个重镇,逼迫吐蕃境內的党项、诸羌乃至於羊同等原先被吐番人攻灭的小国重新起兵。”

这样一来,唐军的主攻目標其实只是帮这些曾经还是小国的部族撕开吐蕃人的强势控制和防线,將吐蕃人的兵甲和粮草发给他们,让他们起兵反攻吐蕃。

相应的,毗邻吐蕃东面的地界是大唐益州一带,如果提前从益州方面抽调一支军队向西发动突袭,吸引吐蕃人的注意力。

最后,在吐蕃人立刻调动军队想办法迎击固守疆域的时候,裴行俭率领的主力在急行军后抵达预定位置,封锁吐蕃人的退路,配合益州军完成合围。

已经彻底露出疲態的吐蕃人本部青壮以及势力在最近两年內接连遭到重创,原本以吐蕃本族为统治高层和基本盘很难再维持下去,只要唐人这时候隨便拋出一块骨头,那些部族就会爭著反过来把吐蕃人撕碎。

一者,是国讎家恨,二者,是松赞干布当年已经证明了集藏地之力足以抗衡中原,如果自己动手的早,在大唐的扶持下未必不能成为松赞干布第二。

“那裴行俭和你凭什么能確定吐蕃已经灭国了?”

王德真捕捉到了漏洞,立刻詰问道;“唐军根本没有攻进逻些城,或者说,就算是那些造反的部族也没一个有攻陷逻些的证据,然后你们就急著回来报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