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166.务必援粮坚守志(1/2)
第166章 166.务必援粮坚守志
“元帅,韃虏围攻日急,常州危在旦夕啊!”
已经迁临安观察判官的李让,面陈文天祥。言辞激烈,语意恳切,即便是左右的属吏,也纷纷转头过来观瞧。
“你待如何?”文天祥抬头望向从杭州赶来的李让。
你光和我说常州危急有什么用?我难道不知道常州危急?可就算是再危急,
也没有足够的兵马去解围常州。
“朝廷兵寡,不能解围。尚可援粮输餉,坚定守志啊。”李让以前也是“热血青年”,挨了蒙古太君的铁拳,上了前线,才知道轻重道理。
“恩?”文天祥不由得认真观瞧了一番李让,
现在出现在文天祥面前的官更,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收拾残兵,出关一战,死即死尔,国恩可报的。另一种则是,打不过的,马上完了,我们要死一块儿啦。
简而言之,一种求死,一种等死。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在等著投降的,但那种基本上都跑路回家写降表了,不会留在苏州前线。
李让当然也不是空著手来的,他从临安带来了五万斛粮食。也就是此前文天祥担任宰相之后,下令尚在朝廷治下的完善州县,立刻催征夏粮的命令所得。
浙东州县到底收到了多少,权且不论,李让先押了五万斛过来。他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常州受到二十万元军重围,內外消息断绝。即便是守志坚决的张巡,
恐怕也难以维持全城人心。
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常州城內军民知道,朝廷还没有放弃常州。但凡有一粒援粮进入常州,则常州守志便会愈发的坚定起来。
常州守住,才能实现文天祥如今“以拖待变,拖不过殉国”的核心战略思想。
“你也说了,韃虏廿万重围,凭如今朝廷的兵力,如何破围援粮呢?”文天祥难得碰到一个有思路的年轻人,况且这还是张巡的大表哥,有心聊聊。
“常州当运河要道,韃虏水军大船不得渡过,在城东巡弋的多是小船,如此如此·—...””
李让到底出身无锡水乡,居然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方略。
前置条件是元军对常州围三缺一,城东面,也就是去往无锡、苏州的这一面,是没有进行严密的包围的。
加之常州以运河为护城河,使得元军水军大船基本都停留在城西。只有那些宽不过二三米,长不过七八米的小船冲舟通过江东地方四通八达的河渠水道,转进去了常州城东,游弋在城东面的运河水道上。
这就是李让所谓的胜机!
隨即文天祥將刘师勇请来,刘师勇一听之后,也是讚许非常,表示可以一试。既然如此,立刻打造船只器械,抽选精锐水兵,徵集民夫,预备进援常州。
“元帅军令,二十五日將援粮来,令我等出城迎粮。”张巡看到这封军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