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678.海都闻知燕山动(1/2)

第678章 678.海都闻知燕山动

退保雄州滹沱河的阿术,眼下是急的满嘴燎泡。他连夜派人给真金上书,表示现在是国家势若累卵之际,不应该凭白增加动盪。作为君主,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臣子,让臣子在自己的手底下人尽其才即可。

过分的倾向於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另外一方的不满,乃至於恐惧。眼前的局势,实在不行就把阔里吉思给砍了,拿来安抚大都诸军。

先把军队安定下来,带元都是你真金的,你到底在急什么啊?

只要带元安定了,军队最后不还都听命於你。无非就是时间长短罢了,现在这样操切的收拢兵权,不仅无法凝聚军心,连今冬的海都都挡不住啊。

要斗,也得有个带元的舞台拿来斗啊?如果把大都输没了,难道真的转进陕西,迁都京兆府。去和阿难答抢地盘,继续火併?

忽必烈的儿位宰相,安童被海都俘虏了,现在还搁海都的囚牢里。玉昔帖木儿为大都蒙古色目诸军所劫持,伯顏因为替蒙古和色目军说话,遭到了真金的猜忌。也就阿术,至少还在向真金供应钱粮,並且儿子下怜吉岁是真金的信臣,这才能够居中做和事佬,大胆进言说话。

到了这一步,真金也终於感觉到自己好像做错了。毕竟在他想来,作为十余年正牌太子,又是汉儿、蒙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加之母族出身高贵,乃是蒙古弘吉刺部的济寧忠武王弘吉剌·按陈之女。他应该一呼百应,万眾咸服的。

须知成吉思汗的可敦,便是按陈的姐姐。他们家拥有五千二百户世袭罔替的军户,按理说可以给真金提供巨大的臂助。

结果呢?按陈自己自然早已去世,四个儿子斡陈、必哥、纳陈、唆儿火都,

全都死了个屁的。剩下的孙子们皆不太像样,甚至像是纳陈,连个儿子都没留下。

要是按陈或者按陈比较厉害的儿子纳陈、唆儿火都活著,真金至少有两个会打仗,且打过仗的母家舅舅协助。

现在没有娘舅帮忙,好容易拉上一个还算像样的女婿阔里吉思。结果阔里吉思行事峻急,用得好那就是个勇將,用不好便是当下的情形。

妥协?

似乎是应该要妥协的,毕竟唯有妥协安抚诸军,才有可能快速的平息大都乱局。然后再把汉世侯和阿术都叫回来了,全力恢復大都和燕山防线。

可真金被忽必烈压抑的太久了,他心里面是有一口气在的。他自认为不是懒惰愚蠢之人,也会思考,有判断,怎么局势就发展到了他要向“叛军”低头,反过来安堵他们的地步?重点是还得杀自己的女婿,来安抚,

有一种“输了”的感觉,蒙绕在真金的心头。

其实这种感觉很好理解,后世网络上总有人编造自己的各种故事发出来,或是炫耀,或是卖惨,或者纯为博眼球。下面也会有人回復,骗骗穷哥们得了,千万別骗了自己。真金现在的状態,就有点自己给自己构建一个逻辑,自己关起门来运行的意思。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就这態度,一时半会儿带元是好不了了,只能留下阿术干著急。重点是他现在还不敢和伯顏交接,因为伯顏受到了真金的猜忌。

瞎,其实也不完全是猜忌。伯顏作为忽必烈最亲信的大臣之一,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来就是要靠边站的。带清的张廷玉,在雍正朝多么受宠的一个人,论能力水平也是上上之选。等乾隆登基,三五年光景,帝位稳固之后,光是下旨申就好几次。

还事实上逼迫张廷玉,令其上书自请死后不要配享雍正呢。其他什么官爵恩典,尽数追夺。甚至要张廷玉赔补歷代赐物二十万两之巨。

对皇帝而言,能力不能力的都在其次,是不是自己人才在首位。

阿术要是再堂而皇之的和伯顏交际,那不单单是连他自己都要不被真金信任,还有可能害了伯顏。令真金觉得伯顏结交外臣,还是统兵外臣,那真会把伯顏给活活害死的。

急啊!

相比较於阿术,正在上都驻牧的海都,也收到了燕山地震,忽必烈死去的消息。海都那就不是急了,而是高兴啊,高兴的几乎是一蹦三尺高。

他没有打破大都城,长生天就降下地震,把忽必烈给震死了。这不就是在说明他这个全蒙古大汗,才是真大汗。忽必烈是偽汗,因为不得长生天的宠爱,给天收了。

按理说海都应该立刻聚集起大兵,趁著忽必烈死后,大都一片混乱的良机,

狂暴轰入带元中枢的。但很可惜,他本人和本人的数千帐部民战士,在上都这一块驻牧。可草原上其他支持海都的部落牧民,抢完了就回各自的牧场放牧去也。

辽东的乃顏诸王,更是直接回辽东享受辽东还算凉爽的夏李去了。等到秋高马肥,才会继续来上都响应海都的號召,斩关南下,攻击忽必烈。

对於几乎全骑兵的海都·乃顏联军而言,集合的时间其实並不很久。有个参考例子,李自成打破京师,检检上吊之后,仅仅十三天,多尔袞和多鐸等满清诸王,就已经把分散在辽河平原上的十余万八旗大军集结完毕,並开到山海关。

可能这个例子里的清军属於比较快的行军速度,那放的慢点,乃顏和其他蒙古部落十月初集结,十一月也能够抵达居庸关,或者燕山的其他隘口。

二三十天才能够集结並且赶到燕山,海都认为这么长的时间,伯顏和阿术等名臣大將,已经快速的抚定大军,无隙可乘了。

毕竟都是老对手了,你知我深浅,我知你长短的那种。伯顏、阿术等人的能力,海都是认可的。並且有心收拢这等豪杰,为自己所用。

臂如安童,海都得了安童也不杀,还要委署他官职。安童不受职,不降也不死,就这么和海都耗著。海都也不恼,只要安童不明確跳出来反对自己,其实就是一种態度了。

和忽必烈的基本盘是少量蒙古勛贵、大量汉儿世侯不同,海都的基本盘几乎都是蒙古勛旧,也有部分色目头领。海都比较看重自己在蒙古內部的威望和名声,优容蒙古各部头人贵族。

既然如此,与其临时召集各部,骚扰畜牧。不如还是等九月底,十月初,对各部人马进行召集。得知忽必烈死讯的蒙古兵们,一定会军心大振。草原上的蒙古人,那恨忽必烈无穷无尽的军马徵调,以及服不完的站户劳役,比海还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