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678.海都闻知燕山动(2/2)

大军可以等秋后再动员,但是海都自己的隨扈人马说走就走的。他决定立刻动身去往燕山北麓,了解和打探大都地震的详情。

虽然预估带元不会乱,可要是乱了呢?

真就是长生天庇佑唄。

下怜吉岁和张巡分说的当口,海都拍马赶到了滦河中上游的宜兴州。此宜兴非彼宜兴,此宜兴故城在后世河北滦平县西北七十五里,金初曾为兴化县的白檀镇。

其辖地大致在后世的承德境內,主要是距离古北口不远。带元也是越混越回去了,能够让海都就这样如入无人之境的一直跑马到古北口附近,观瞧形势。

燕山防线千疮百孔,蒙古色目兵和汉世侯兵都纷纷南走,以至於海都派人去探查古北口后,属下匯报说古北口旗帜散乱,兵士稀少。

不会吧?带元难道没有能够在地震之后维持住燕山防线?海都的心中真是一喜復一喜,大都政权的发展似乎完全是在保送他成为草原和中原的共主啊。

要不要冒险试一试?海都已经有点不太能按耐住自己激动地心情了。幸好他清楚自己已经是全蒙古的大汗,不再是一个需要一马当先衝锋陷阵的小王子。他决定再探再报,並派出小股精锐那可儿,钻山沟到燕山防线的腹里观瞧。

如果真的不设防,或者防御薄弱,那他就算是要骚扰蒙古牧民的畜牧,也得召集大军南下。

“以在下所想,节帅还是直援雄州最好。”卜怜吉歹想了一天一夜,最后还是给出了一个相对客观的答覆。

他倒是想说,请张巡直接援助真金。可作为真金的信臣,和他一起跟著许衡念书求学。下怜吉列太清楚真金身边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了。

高谈阔论的不少,有理政治財之能的也有几个。但要说能征惯战,或者谋定四方的,皆是无有。

很显然,如果真金有一个像样的谋主,他不至於像歷史上那样,在最后自己把自己给嚇死。

或者说,在歷史上那封建议忽必烈禪位给真金的上书出现之前,这事就会被人给按下去,根本不会发生。合理怀疑,投靠到真金身边的许多汉儿、女真,太急於进步了。以至於失了智,昏招百出。

把张巡从两浙、两淮艰难转运而来的补给,直接交给真金。那极大概率是白送,或者被乱七八糟的人给浪费了。

还不如送给阿术,至少阿术是带元死忠派。即便到了眼前这一步,还是想著节节抵抗,延续带元的国祚。

“不变了?”张巡盯著卜怜吉歹。

“送至雄州便很好。”下怜吉列復又要给张巡磕头。

他额头上还裹著布呢,前儿磕头磕得脑门都破了。这会儿要是再磕,真怕他给磕死了。

“不必如此多礼了,我已遣偏將,引三千数百眾至州濮阳城。以为前出之师,接应河南粮米军器。你速速去信阿术元师,请他至大名府接应。”张巡连连摆手,把卜怜吉歹拦住。

宋军不可能深入河北,亲自载运补给给吞併雄州滤沱河的阿术。那就只能送到大名府和漕州之间,让阿术自己来取。

希望阿术能够善加利用这些张巡好容易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继续挡住正兴起的海都,给中原之民爭取一年的修养时间。

“节帅厚恩,河北吏民永世不忘。”卜怜吉列刚坐下,有站起来给张巡行礼“你就留在我行营內,权充通事官。”

“也属应当。”卜怜吉歹还以为张巡是要留一个人质,便非常坦然的接受。

张巡哪里需要什么人质,纯粹是觉得卜怜吉岁作为带元的官二代,嫻熟带元中枢的人事。又是阿术的亲儿子,了解元军诸军的体制。留他在行营內,很多事情可以直接问。

看下怜吉岁这个样子,只要张巡能够发援助,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或许很多在他看来不算机密的事,在张巡这儿,那就是重要的讯息。

“现下幽州城內,可有支用一冬之粮秣?”

“原本是有的,地动之后,都中还起了火灾,不知存下多少。”下怜吉岁说起这个,真挺担心他的好主子真金。

“按你的说法,大寧宫並无多少积蓄?”张巡復又问真金所在的大寧宫。

“原本全赖都中转运,现下则是靠雄州转输。”

“那便是说,大寧宫若是遇敌,毫无久守之可能?”

“委实如此。”下怜吉岁也不能够硬说真金身边的数千人是蒙古超人,饿了吃草,渴了喝雪,能够战天斗地到永久。

这种蒙古超人,成吉思汗还没死的时候,差不多就用完了。毕竟走出草原进中原,或者哪怕是进中亚、西亚,都令这些蒙古兵们大发了横財。富贵使人安逸,第二代第三代的蒙古兵,就算勇悍,也不可能再做超人。

眼下大寧宫內的真金,因为忽必烈的梓宫还在大寧宫,大都又兵乱。所以既没有回师大都,又没有扶著他爹的棺去匯合阿术。

仅仅带著这么孤零零的小几千人,还没有三日的存粮,呆在防御很薄弱的离宫园之內。

怎么听著就这么不对劲呢?虽然不知道哪里不对劲,可张巡这么多年仗打下来,总也有一点第六感之类的东西。心里面顿时觉得这事不太行,但具体哪里不行,又说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