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708.形胜虽强不足恃(2/2)
仓连绵,架不下六百,真就一个鳞次櫛比。比之忽必烈在北京的积水潭,看到千帆竞渡的场面,那是不湟多让。
行,建唄。
金应也不装,搓搓手,作出了一个人人都能看懂的姿势。要钱唄,张巡的钱都在“封桩库”內,是为了北伐专款专用的。穷尽一切手段去敛財,不就是为了北伐。
除开北伐之外,其他的开销是能省则省。前儿临安的信里不就说希望出一笔钱,去广西募兵,
並从广东协济粮食嘛。之所以要张巡点头,那就是募兵的钱得张巡来出,粮食地方上可以自筹或者调剂。
牵扯到大钱的事,都得张巡批准。也没个具体的限额,说是十万贯以下算小钱,还是一百万贯以下算小钱。
先前李庭芝在,十万八万的,甚至二十万三十万的,问过李庭芝,李庭芝批了即可。现在李庭芝故去,那要大笔款项,只能来请示张巡。
唉,老泰山怎么就去世了呢。
肯定批,这种合理合法的开支,有什么不能批的。张巡在金应带来的文书上签字押,便问起金应对於在建康城外开掘壕沟,树立柵栏的想法。
金应也在润州、建康干了两年后勤,对於附近一带的地理应该有相当的认识。或许可以查漏补缺,不使张巡的想法有遗漏。
结果金应只提了一点,因为大量军民和衙署的迁入,原本建康城內的许多民宅就被那些张巡幕府中的淮南新官们购买下来,拆除之后营建大屋。
有张巡压著,淮南新官做事至少还有个人样。这年头房子也就值个地皮,外带木料砖头钱。结合建康此时的地价,真没几个子儿。
但是钱是给了,可拆迁来得太快。很多人根本没有找到落脚处,就被驱赶了出来。这玩意儿即便是报官,也合法的。地方官怎么判?人家给了买房钱叫你走,那咋了?
少说有几千家百姓,因为这些文官武將的集中建房而失去住宅,虽然有钱,一时间心里面那口怨气还真散不开。
不如先把张巡要扩建外城的消息放出来,然后规划好街道的四方,就听民自建。
什么意思?就是地白送,而且你只要有本事盖房,盖多少房,这房和地都算你的。朝廷不问老百姓要半毛钱地价,使民自便。
这些被拆迁的老百姓有钱,让他们在外城大盖特盖。既省了朝廷官府来修筑屋舍,以持续迁入军民的麻烦。又能够平息这些百姓心中的不满,以后让他们都当上房东,在新的京兆府当人上人京爷。
人嘛,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运。
碰上了,发家致富,以后代代都念张巡的好。出门就是一句自打我老爷爷从龙进城,把我家一辈子的工都打完了,建起了这连片的大屋。
参考北宋时开封,南宋时临安的房屋价格,这批人只要肯盖房,那就紧等著暴富吧。神宗年间开封占地百十平的小院就价值千贯以上了,徽宗时期开封的房价更是升到三千贯以上。符合官员身份的住宅,往往都在方贯以上。
苏辙在开封买了间院子,按他自己的说法,既不宽,也不透亮,还了九千四百贯呢,可想而知咯。
喷喷喷,张巡听了只是点头,那就听民自便建房好了。张巡將来要富有四海的,虽然会持续的与民爭利,可有些小利能够换来大批铁桿拥是,那张巡还是捨得送的。
一桩事了,张巡便请金应去忙,自个儿则是打马出城,绕著建康周围的形胜观察。
在冀州信都的阿术听说有一名妖人,招惑百姓,结壁自守,抗拒官府。他魔下这一万人,大部分都是乌合而来,战斗力远逊於其父其祖时代所拥有的铁骑。
既然今年海都不来了,乃顏也要去蒙古草原开会,那他就准备抓紧时间练兵。去和正经的海都·乃顏军硬碰硬,他魔下的人马怕是只有送的份。
但和刘驴儿这种神棍魔下的人马对垒,就很轻鬆了。
先用这种对手来练兵,多见几次仗,多杀几回人,便是乌合而来的人马,也有可能被磨链成精兵强將。
说干就干,阿术从所谓的皇帝松山处请了圣旨,命令城董家和真定史家一道出兵。准备趁著初秋的好天气,用一场简单的镇压民变,来锻链队伍。
由於乃顏的威压暂时消失,河北的世侯们便继续奉元正朔,也算是积极的呼应阿术的號召。许多人听闻消息,纷纷赶来同阿术作战。
有时候也挺稀奇的,阿术在卢沟桥小营作战时,河北世侯们送来的大半是老弱病残,根本就没想著全力进战海都。但现在这会儿,所来的人马又都看著精强有力。
態度的变化,真的很微妙,一时间说不清楚。
不过这会儿阿术也没什么要求了,只要人能够来,那就是好事。带著超过二万的大军,进驻获露,元军探马四面走出,打探消息。
將刘驴儿等眾所依据的数座山寨都一一確认,並明確知悉了刘驴儿主力在抱寨。是先攻主寨,围点打援。还是先斩其枝叶,再拔枝干?
阿术在思索著战术,刘驴儿也在思索著如何退敌?刘驴儿倒也不是白长三个头的,至少脑子在老百姓里算很灵光的。
他清楚的知道,和阿术硬拼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去投乃顏不现实,去投张二也不现实,两边都隔著数百里路,太远了。
况且他也没有投靠的本钱,人家不会要他,
那他只能在山里面和阿术好好地周旋一番,拖到大雪封山,阿术之军自退啦。一念至此,刘驴儿將老弱往太行山里转移,將青壮分成五垛,各守一寨,他居中游击。
先打著,保不齐能招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