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二十年发展报告(下)(1/2)
第536章 二十年发展报告(下)
在经济领域,伊朗的经济报告也是很乐观。
1847年到1867年,伊朗雇佣10人以上工厂数量从10家增长到3552家。使用蒸汽动力的占所有工厂的92%。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创建的工厂达400多家。
以纺织业为例,伊朗纺织业吸纳了不少工人,同时因为受市场影响较大,纺织业也成为最重要的轻工业。
伊朗生产的布匹、丝绸、地毯畅销欧亚,除了殖民地帮忙消耗、成本低外,欧美贵族富商都以拥有伊朗地毯为荣,其精美的样子放在家里可有面了。
伊朗纺织业的产值达到了21531万里亚尔,为轻工业中最高。吸纳了上百万的工人工作,有力推动了贸易和工业化。除了供给国内市场,也大量出口,去年的出口额度为6900万里亚尔。
造纸、家具、食品工业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私人资金最先流入的就是这些行业。除了偏远地区还是手工业外,主要地方已经采取大工厂模式。
伊朗的经济模式不同于英国,是以政府主导型发展经济和贸易。400多家国有工厂中,大多都是雇佣工人千人甚至万人以上的级别。而私人企业也有千人以上的级别,但距离万人还差得远呢。
进出口方面,伊朗的贸易额已经成功突破五亿里亚尔的大关。得益于油价上涨和欧洲经济发展,伊朗的贸易也活跃的很多。进口方面,62%为粮食和原材料,30%是其他国家的工业品,8%为其他产品。
因为更多新产品的出现,以至于其他国家进口的原料大幅增长。巴西的橡胶、法国的零部件,这些都要大量进口,因此增长最快。
在出口中,煤油仍然保持出口第一的位置。然后是纺织品和农产品,这些也是创汇的重要产品。染料和自行车正在快速增长,预计明年可以达到8000万的出口额。
下一页是居民储蓄情况。这个很简单因为数量少,伊朗全国商业和邮政存款是10.63亿里亚尔。这人均几十里亚尔存款还是太少了,纳赛尔丁觉得他也不是那种日本的穷鬼帝国主义发展模式啊,会不会是伊朗的起点太低了,比日本还低,所以才是这样。
这点钱只有王族存款的一半,而纵观这些年,部分王族成员亲自经商,拥有的钱财也是很多,要不是他们每年都要一大笔钱在享受上以及每年专门对王族的特别捐献,让他们起来还了得。
中央银行还送来了钞票流通数据,是423亿里亚尔。在十年前只有这个数据的三分之一。要知道这是金本位时代,每一张钞票都需要黄金来支撑。这说明伊朗正在逐渐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可惜这个时候还没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不然纳赛尔丁真想看看伊朗现在的排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