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二十年发展报告(下)(2/2)
这些数据是伊朗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的艰难只有他们知道。能将这里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纳赛尔丁也是考虑了很多。过度的世俗化或者宗教化都是不行的,必须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才行。伊朗做到了。
——————————
伊朗代表团在大阪待了两个月,这两个月可以说是日本变化最快的时候。因为原本死也不放手的幕府竟然移交权力给天皇,也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
在将军德川庆喜看来,眼下萨、长对自己步步紧逼,国内阶级矛盾又异常尖锐,如果硬着头皮死磕的话,那么唯一的下场估计就是从反抗到灭亡——幕府灭亡。
而现在大政奉还对于自己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缓兵之计,要是遵从的话,就能堵上萨、长的嘴:我都把政权还给朝廷了,你们还有什么理由来逼我、攻击我?现在幕府把政权还给了朝廷,那就是普通的大名了,跟萨摩也好、长州也好,名义上都是平起平坐了,那么他们倒幕的大义名分自然也就没有了,而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自然就事不成。
对于幕府的好处还不仅仅只有这些。既然大家都是普通的大名,平起平坐了,那么就得看实力了。当时全日本中,大名的数量为300人,领地超过10万石的,只有十二三家,其中萨摩和长州的领地分别是77万石和30万石,而幕府的领地有800万石,占了整个日本的四分之一。
而众大名参政议政,谁说了能算呢?那就得看实力了。要论实力的话,自然就是德川家了。要知道,所谓“大政”这个玩意儿,交上去不交上去都没啥区别,除了对天下说一声,给天皇上个折子,表示自己以后不再管国事了之外,什么都不用付出,领地还是这点,家臣还是这些,仓库里的粮食、黄金是一丝一毫都不减。换言之,实力没变。
所以,一旦大政奉还,建立了议院制度,那么在议院里,说了最算的十有八九依然是德川家,至于什么给天皇设立御林军,让天皇拥有自己的军队,那更是纸上谈兵。
而事实上,关于德川庆喜决定搞大政奉还的真实意图,萨摩和长州方面也早就看穿了,他们知道德川庆喜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心里也明白,这幕府,不靠武力是绝对不可能推翻的。要打仗,自然要讲究软、硬两种实力。
硬实力他们不缺,刚刚硬碰硬地打过一场。至于软实力,比如操纵高层,拿个天皇出来唬人之类的,那都归朝廷管。
所以,萨、长和众公家私底下秘密达成了协议,公武合体,共同讨幕。
伊朗也从中发力,阿卜杜拉冒着被沙阿责罚的风险,从东方银行中做担保,向天皇贷款600万里亚尔。如果大的好的话,还会有1400万的贷款可供使用。
伊朗取代了三井的功能,阿卜杜拉也管不了多少了,现在就是想要将贷款连本带利拿回来,为此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希望这次真的能够成功。
伊朗驻日本大使也转移到了大阪,他在这里等待最后的结果,代表团的其他人则开始返程。准备向沙阿汇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