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倭乱(1/2)

古代相交,便与谈婚论嫁一般,大都讲究一个基本的“门当户对”,所以谈话之间问起对方家中门第,实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倒也不是什么嫌贫爱富之意。

而贾琛闻言,也没有刻意遮掩什么,便应道:“兄台过誉了,在下其实並不是神京人氏,而是来自金陵,家中门第也谈不上什么名门,若真要强说的话,与如今神京贾府倒算是一宗同源的远亲。”

这话一出,且不提他人如何,一旁的方羽已是有些愕然起来。

神京贾府?

难道是那个一门双国公的贾府吗?

一时间,场內的其它人显然也想到了答案,面色皆是有些疑惑又好奇,而贾琛见他们这般面色,便又是微微点头笑道:“正是诸位想的那个神京贾府,不过家中与其只是远亲罢了。

说来也是有几分好笑,我此番上京,一大半的原因便是为此,不过待真正入了那贾府之后,却是连府中的老太太也没见著,便被打发了出来。”

此话一出,眾人皆是一怔,隨即便都是忍不住笑了,连带著方羽都是失笑摇头不止。

一时间,眾人对於贾琛的印象又是好上了几分,觉得这是个有趣,洒脱的人物。

先前那为徐姓士子此时也是止住笑意,看向贾琛復而正色道:“纵是如此,贾兄却也不该为此而尷尬什么,那神京贾府虽是一门双国公,与国同休,可说到底,却也不过只是勛贵,武人之家罢了,他们这般看轻贾兄,便更是揭示了武人的粗陋秉性……如今这浩荡天下,终究还是要靠我等读书人方才能够撑得起来!”

这话一出,且不提当事人贾琛如何,旁边几位士子,连带著方羽已是连连点头,表示认可,同时也都纷纷劝慰起了贾琛。

文重武轻,对读书人来说,本就是至理,不容什么辩驳。

而另一边的贾琛心中虽不太认同这种观点,但现在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摇头失笑道:“诸位又何必如此劝我?我若真因为此事慪了气,引以为耻,此事又如何会在诸位面前说出来?”

听到这话,其余几人也都知晓了贾琛的果然是没有將此事放在心上,於是便又都含笑点头。

这时,方羽也斟酌轻声说道:“那贾府我也知晓一些,其家中的两位国公,当初皆是太祖皇帝身边的干將,作战悍不畏死,追隨太祖皇帝追亡逐北,平定天下,最终以军功得封国公之位,也算是两位难得的將才英雄,就是府中后人不继,如今声势已是大不如前了。

唯一有趣些的是,听闻那府中前些年出了一位含玉而生的公子,就连宫中都被惊动了些,最后还是太上皇帝宅心仁厚,又念及贾家祖辈功跡,方才將此事给压了下来,不然指不定还要闹出什么风波来……”

说到这,方羽却又是看向了贾琛,笑道:“贾兄去过那府中,可曾认识了那个含玉而生的?”

含玉而生?

想来定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贾宝玉了。

贾琛上次入府之时,还真没有见到那贾宝玉,所以此时听到这话,也只是微微一笑,“那位含玉而生的確实没见到,不过玉…倒是见了不少。”

一旁的眾人听到这话,一时又是都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