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强军之策(2/2)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譁变只在旦夕之间。

暖阁內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炭火燃烧的噼啪声,以及朱明手指在御案上那越来越急促的敲击声。

王承恩和褚宪章早已屏住呼吸,冷汗浸湿了內衫。

五千可用之兵。

面对即將到来的滔天巨浪,这无异於螳臂当车。

沉默良久,朱明缓缓开口,声音带著一种冷静。

“巩卿所言,字字锥心,然大厦將倾,唯有力挽,京营必须重塑,必须成为能战、敢战、战之能胜的铁军。”

话音刚落,朱明站起身,走到书案旁,拿起一叠早已备好的宣纸。

纸上密密麻麻,是他凭藉现代军事知识和歷史记忆,结合明代实际呕心沥血勾勒出的强军方略。

“巩卿,朕知此事千难万难,然朕已有腹案。”

朱明將图纸铺开:“此非空谈,实乃军队脱胎换骨之法。”

巩永固精神一振,连忙起身凑前细看只见图纸之上,线条清晰,標註严谨:

“第一,彻底汰弱,精兵简政:现有京营兵员,除你亲点那五千核心,余者老弱病残,尽数裁汰。”

“发给少量遣散银米令其归田或转为民夫,空出的巨额餉银,全部用於精兵。”

“第二,革新编制,重塑骨架:摒弃旧有卫所、营哨混乱体系,朕授你新军制。”

朱明走到书案前,提笔蘸墨,在宣纸上飞快勾勒:

“以五十人『队』为基本作战单元,设队正、队副各一。”

“三『队』为一『哨』,设哨官。”

“三『哨』为一『旗』,设旗总。”

“三『旗』为一『营』,设营官。”

“营之上,设『標』,设標统。”

“你为京营提督,统辖诸標,此编制,层级清晰,號令通达,便於指挥调度,远胜旧制。”

巩永固看著那简洁明了的树状结构图,眼中异彩连连。

这编制前所未见,却直指旧军臃肿混乱之弊。

“第三,严苛选兵,唯才是举。”

朱明放下笔,语气森然道:“招募新兵,寧缺毋滥,首要身强力壮,年龄十六至三十五岁。”

“其次身家清白,非市井无赖,优先招募京畿、北直隶流民、贫苦农户子弟。”

“他们无恆產,有血性,求活路,最易成军,招募之时,严查三代,有作奸犯科与勛贵豪强勾连者,一概不收,违者,连坐募兵官。”

“第四,厚餉养士,军功授田!”

朱明拋出最具诱惑力的核心。

“新募之兵,入伍即发安家银十两,月餉二两白银,足额发放,绝无剋扣。

“战时餉银加倍,阵亡者,抚恤五十两,其家眷由官府赡养至其子成年,此为『养兵』。”

朱明声音陡然拔高,带著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

“更关键者,军功赎田制:凡杀敌立功者,论功行赏,小功赏银,中功授田,大功擢升授爵。”

“所授田亩,永为军户私產,可传子孙,免赋五年,此乃『励兵』。”

“朕要让將士们知道,他们手中的刀枪,不仅为朕而战,更为他们自己、为子孙后代的前程富贵而战。”

“第五,严明军纪,重塑军魂。”

朱明的声音转为严厉:“制定《新军律》务求简明、严苛。”

“《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是基础,更要强调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凡欺压百姓、临阵脱逃、不听號令者,无论官职大小,立斩不赦。”

“之后朕会抽取李若璉的部分净军组建『军法队』,直属提督,执掌军纪,先斩后奏。”

“第六,精练武艺,革新战法。”朱明眼中闪烁著超越时代的光芒。

“火器为未来战场之王,全力修復、打造火銃,集中工匠研製更可靠的火銃。”

“组建专门的神机营,苦练三段击法,冷兵器亦不可废,刀盾手、长枪手、弓箭手需协同操练,尤重鸳鸯阵等小队攻防配合骑兵。”

“需精练骑射、衝击,每日操练不得少於五个时辰,练为战,不为看。”

“第七,思想教化,忠君报国!”朱明的最后一点,尤为关键。

“招募通晓文墨、忠直敢言之士,担任『训导官』,每旗、每营皆设。”

“其责有三:一为教士兵识字明理,宣讲《新军律》;二为灌输忠君报国、保境安民之念;三为体察军情,化解怨气,鼓舞士气,要让士兵明白,为何而战!”

朱明一口气说完了新军建设的准则,可谓是条理清晰,目標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