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首次朝会(2/2)

官员们迅速整理衣冠,按照品级序列排成长队,怀著各异的心情缓缓步入大明权力的核心禁地。

---

皇极殿

大殿之內,烛火通明,粗大的蟠龙金柱支撑著深邃的穹顶,鎏金地砖光可鑑人,倒映著官员们沉默的身影。

御座高悬,尚且空置却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正从那里俯视著下方。

“皇上驾到!”

王承恩尖利的嗓音划破了大殿的死寂。

全体官员如同被无形的线牵扯,齐刷刷地跪伏在地,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明一身明黄色的龙袍,但头上並未戴冠。

他的面色依旧带著伤后初愈的苍白,但步伐沉稳地登上御阶,在那张象徵著至高权力的龙椅上坐下。

接著他的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头顶,在那一处处明显空出来的位置上刻意停留了片刻。

“平身。”

朱明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谢万岁!”官员们窸窸窣窣地起身,垂手侍立,就连大气都不敢出。

许多人的后背,已然被冷汗浸湿。

没有预想中的雷霆震怒,也没有新一轮的血腥点名,朱明的开场白平静得令人意外。

“国事维艰,百废待兴。”朱明的声音在大殿中迴荡。

“詔狱人满为患,各部衙门却空缺近半,政务积压,长此以往,国將不国。”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站在武官班列前方的英国公张世泽,和文官队列中的范景文、李邦华等人。

“英国公,范卿,李卿,倪卿,王卿…朕前几日交由尔等的差事,办得如何了?”

被点到的几人立刻出列,躬身回应。

张世泽率先奏报,声音沉稳:“回陛下,臣与王侍郎奉旨整飭京营、募选將弁,经连日考核甄別,於勛戚子弟、军中旧部及新募壮勇中,遴选出具忠勇可嘉、通晓军务者,共一百二十七人,名单在此,恭请圣览。”

说完,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摺,由王承恩接过,呈送御前。

这份名单,显然经过精心平衡,既有勛贵子弟以安其心,也有实干军官以充其力。

接著是范景文。

这位老臣显得有些激动,甚至忘了完全拂去官袍上的灰尘,他捧出的奏摺明显厚实许多:

“陛下,老臣奉旨荐才,不敢有负圣望,此名单所列三百六十五人,皆乃工部、户部及地方州县中,於农政、水利、工巧、算学、仓储管理等实务领域,確有专长之干吏或未仕之才。”

“如精於番薯引种之陈子龙,痴迷於百工格物的宋应星,擅河工疏浚之赵大河,通火器製造之毕懋康门徒,晓天文歷算之…”

“此辈或许品级低微,或许科举不利,然皆怀经世致用之实学,乃新政亟需之基石,老臣以性命担保,此名单之人皆堪大用!”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显然这份名单倾注了他极大的心血和期望。

李邦华的奏报则言简意賅,充满锋锐之气:“陛下,都察院及各道御史空缺,臣奉旨遴选刚正敢言之士。”

“名单所列八十九人,多为地方佐贰官、刑名老吏及落第举子中,精通律例、不畏豪强、善查帐目之『强项』者。”

“如原扬州府江都县丞周顺昌,宛平县典史冯吉等,此辈或因触怒上官被黜,或因出身寒微不得升迁,然他们风骨犹存,此正值用人之际,正当起復。”

隨其话毕,倪元璐、王家彦等人也相继呈上各自举荐的名单,多侧重於户部钱粮、兵部武选等急需专业人才的领域。

王承恩將厚厚一叠奏摺全部呈於御案之上。

朱明並没有立刻翻阅,而是目光再次扫向全场。

“好。”他只说了一个字,却让张世泽、范景文等人心中稍稍一松。

“空缺职位,名单在此。”朱明指了指御案上的奏摺。

“今日朝会便议一议此事,诸位爱卿所荐之才该如何安置,方能人尽其用,不负朕望,不负江山社稷。”

此言一出,殿內紧绷的气氛顿时为之一缓。

许多提心弔胆的官员暗自长长舒了一口气。

原来不是要继续杀人,是真的要商议补缺任官之事,只要有的商量,那就好办。

一时间,各种心思活络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