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儒(1/2)
南宫夜听到荀子的话却是看了伏念离开的背影一眼,他竟然是伏念吗?
未来名震齐鲁之地的儒家掌门人在年轻的时候竟然也是个会被师叔罚著去守大门的美少年吗?
南宫夜带著焰灵姬两人跪坐在蒲团上,解开腰间的承影剑放在了腿旁。
“南宫先生似乎对伏念有些感兴趣。”荀子注意到了南宫夜的动作,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
“夫子如果不嫌弃,称呼我一声小友便好,这一声先生真是折煞我了,”南宫夜看著眼前的荀子,自觉是当不起对方一声先生的,哪怕这里的先生只是敬语。
他虽然武力是大宗师顶尖级別,但是荀子无论是在秦时的世界,还是在后世的歷史中,都是妥妥的一派宗师级別的人物,对这样的人物他自觉还是要有尊敬的。
“我只是看刚才那位小先生应该是聪慧知礼之人,不知为何会被夫子您责罚?”南宫夜问道。
“伏念虽是天资聪颖,对儒家孟子一派的义理也所学颇深,但是却生性有些跳脱了,磨一磨性子,让他稳重一些也好。”荀子说道。
南宫夜听懂了,也就是所谓的中式家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荀子还是真是有够严苛的,不过,对方能够提出人性恶的主张,严苛了些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所以,小友身为大宗师,今日前来所谓何事?”荀子看著南宫夜问道,手中內力运转,茶水缓缓地落入南宫夜面前的杯子中。
“是这样的,晚辈来叨扰夫子,所求有二,一是晚辈尚未加冠,所以想请儒家为晚辈想一字。”
“哦?小友可是想好了?”荀子有些惊讶地看著南宫夜。
在这个时代,字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取的,《礼记·冠义》中记载,“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取字在这个时代是贵族的特权,平民是不能取字的,同样取字的人也有讲究,一般是父母长辈,如屈原的《离骚》中“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予以佳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还有就是由有名望的长者来为其取字,而这样的取字是有恩义在的,虽不及师长,但是也是不能轻易忽视的。
南宫夜让荀子为他取字,他和荀子之间就一直有这层联繫在,虽然荀子不能让南宫夜因此帮他做什么,但是南宫夜对儒家的態度却是要不同於以往了。
但是,南宫夜其实並不在意这一点,毕竟他和儒家没有任何衝突,他还记得自己年少时初识儒学的时候,只觉得这是一帮不切实际的人,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甚至对孟子这样提倡性善论的儒学大师嗤之以鼻,只觉得这样的人虚偽至极。
可隨著对儒家以及歷史的了解日益加深,才知道儒家的深明大义,儒不同於法,它所求的其实是对於人性深处美好品性的一种唤醒。
也正是儒学,才为华夏大地未来千百代之民注入了一股精气神,而正是有这股精气神的存在,才是后世那个民族能够绵延数千年的光阴,一直流传下去的根本。
只有有了儒家的这一口浩然正气,才会有那么多人在每当乱世来临之时应运而生,为天下大义而牺牲自己,为乱世拨乱反正,重开太平。
南宫夜觉得自己谈不上君子,更算不上圣人,却是愿意与儒家亲近的,无论后世的儒学道统如何,这个时代的儒家多的是赤诚君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