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庶人之祸(2/2)
张九龄的名字如同溺水者抓住的浮木,让李瑛濒临崩溃的精神勉强稳住。他挥手示意福安退下,独自一人坐在空旷华丽的寢殿內,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將融合的记忆与歷史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梳理。时间,是他最大的敌人!
他闭上眼,一幕幕关於“三庶人之祸”的歷史记载和原主的记忆碎片交织闪现:
武惠妃的野心,这位武氏后裔,容顏绝世,心机深沉,深受父皇专宠二十余年。她所生的寿王李瑁,是她全部的希望。为了儿子能登上储位,她视太子李瑛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李林甫的权欲,“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是惠妃在朝堂上最有力的爪牙。他深知只有扳倒现任太子,扶持一个易於控制的皇子(如李瑁),才能確保自己长久的权柄。两人一拍即合,狼狈为奸。
皇帝的软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父皇李隆基,晚年志得意满,却也愈发多疑。特別是经歷了早年太平公主之乱和废王皇后等事件后,他对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力量都极度敏感。太子掌兵、结交外臣,是他心头最大的忌讳。
“甲冑入宫”毒计,这是惠妃和李林甫精心设计的死局!他们会利用惠妃在宫中的势力,散布谣言,声称宫中有“盗匪”或“贼人”作乱。
然后,以保护皇帝为名,诱骗太子李瑛,以及他的两位弟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让他们披甲执锐,带领少量护卫入宫“护驾勤王”!
而当他们三人披甲踏入宫门的那一刻,等待他们的將是早已埋伏好的禁军,以及“太子与二王勾结,披甲入宫意图谋反弒君”的铁证!人赃並获,百口莫辩!
李瑛猛地睁开眼,冷汗已浸透內衫。歷史记载中,此计几乎天衣无缝!张九龄虽极力劝阻,但最终因“证据確凿”,太子与二王仍被废为庶人,不久便被赐死!
时间上歷史记载是在开元二十五年四月,而现在,融合的记忆清晰地告诉他,距离那个黑色的日子,已经近在咫尺了!而惠妃的布局,恐怕早已启动,甚至可能就在近期!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衝头顶。李瑛站起身,走到窗边,小心翼翼地透过雕窗欞向外望去。庭院寂静,木扶疏,但敏锐的现代灵魂让他捕捉到一丝不寻常:远处迴廊的阴影里,似乎有人影一闪而过;更远处宫墙的月洞门外,有內侍打扮的人看似隨意地站著,目光却时不时瞟向东宫正殿方向。
窒息感再次袭来。这华丽的东宫,此刻更像一座华美的囚笼。原主记忆中那种日復一日的恐惧和无力感,如潮水般试图將他淹没。
“不!”李瑛在心中怒吼,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刺痛感让他保持清醒。“我是李瑛!但我更是李英!一个知道歷史走向的穿越者!绝不能让悲剧重演!”
张九龄!必须见到张九龄!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但如何突破这密不透风的监视网?如何安全地离开东宫?见到张九龄后,又如何说服这位以刚直闻名的宰相相信自己?
要知道,惠妃和李林甫的构陷计划目前尚未发动,自己手中没有任何实质证据!空口白牙去指控皇帝的宠妃和当朝宰相谋害太子?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弄不好,反会被扣上“诬陷”、“离间天家”的罪名,死得更快!
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让李瑛感到一阵眩晕。他扶著窗框,大口喘息。现代人的思维在高速运转:情报!最缺的就是情报!必须知道惠妃的具体计划步骤、时间节点、关键的执行人!任何一点蛛丝马跡,都可能成为撬动死局的槓桿!
“薛愿!”李瑛再次唤来妻兄,声音低沉而急促,“你听著,现在事关本宫和东宫上下所有人的性命!本宫需要你,动用一切你能想到的办法,哪怕是光本宫案头那点散碎金银,也要给本宫打听清楚!”
他盯著薛愿略显不解的眼神,一字一句道:“武惠妃身边最近有什么异常?尤其是她宫里的太监宫女,有没有频繁接触宫外什么人?特別是和兵器、甲冑有关的人或事!还有,鄂王、光王府那边,最近可有异动?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薛愿被李瑛眼中从未有过的锐利和决绝震住了,但“性命攸关”四个字让他感到了刺骨的寒意。他噗通跪下,颤声道:“遵命!卑职这就去拼死打探!”
看著薛愿快速退下的背影,李瑛的心依旧悬在嗓子眼。薛愿能力有限,能打探到什么?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惠妃的屠刀,隨时可能落下!
就在李瑛焦灼不安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刻意压低的脚步声,薛愿去而復返,脸色惨白如纸,几乎是扑倒在李瑛面前,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殿...殿下!不好了!卑职刚...刚得到消息,鄂王府和光王府那边...今天午后...有...有人看到几批『仪仗甲冑部件』运进去了!”